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困惑和难点何在?
2021-09-27 11:24:23 浏览:16376 来源: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将“三农”问题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这对“三农”问题解决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有些地方“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的凋敝现象?
专家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梳理一下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目前乡村振兴在理论认知、制度供给、基层实践方面,还存在诸如认知偏差、农民自身、乡村土地改革、乡村人才短缺、资金困难以及城乡融合等诸多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方面认知偏差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来已经快四年了,前期因为我们农村的中心工作是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多处于规划准备和试点工作。现在要求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要有效衔接。但是各地在乡村振兴的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许多地方农村的精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在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等情况下,乡村振兴如何搞?第二存在急躁情绪;缺乏对乡村振兴是一个持久战的客观认识,往往是急于求成,有些地方投入巨大,“树样板、抓典型”,缺乏统筹全域乡村振兴工作。第三主体认知的偏差,习总书记要求五级书记,党政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现在各级党委政府都行动起来了,意识到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但许多基层同志对乡村振兴的主体认知有偏差。因此工作当中往往越俎代庖,缺乏对乡村振兴主体的教育、动员、组织。如果乡村振兴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乡村振兴要达致人民群众满意,岂不是异想天开。第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但许多村庄都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问题。大投入的办法不可能解决班子不健全、思路不清等的问题。每个村庄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乡村振兴是一个持久战,系统工程,需要众多的专家学者接地气的理论支撑,而且一线的实务工作者要将理论与村庄的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因此乡村振兴是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基层的实务工作者坐下来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农民自身发展困难
农民是乡村的根本与核心,只有把农民的问题作为重点去解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实农村的问题是:农村与农民的分化的问题。当前中国农村,可以区分为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典型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地区的农村,以及广大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村。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顺利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发展。但是针对那些缺少二三产业发展条件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仅靠传统农业无法将农民带动起来致富。所以在地域上就导致农村与农民的分化。
另一方面,农民就业难和增收难的问题,农业比较效益差的问题突出。农业本身的产业性质就决定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会相对缓慢一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也会影响农民农作物耕种,还有就是农民向非农业产业转移速度缓慢。这些原因综合导致农民就业和增收比较困难。农民自身发展困难是乡村振兴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土地制度不完善
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土地制度完善等诸多问题是绕不过去的。所以有许多学者对于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土地问题做出探讨。其中最为值得关注也是争论最多的宅基地流转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宅基地流转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抵押、自愿有偿退出、有偿使用等,来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另一些不支持宅基地流转,是因为目前乡村流转宅基地会出现部分农民进城以后,他们的宅基地其实是属于低效利用的,既没有突出住宅的作用,其实也是对土地资源的一个浪费。因此有人建议要将这些空置的庄基地收回。但是许多专家学者则激烈反对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宅基地的存在,实际是农民的一种进城失败的一种社会保障。
正是因为这种二元结构的存在才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没有出现像印度或巴西那样的贫民窟。所以目前国家对宅基地保护政策是严格禁止城里人下乡占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等,也不能以各种名义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而对于乡村土地、农民宅基地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更是需要去进一步耐心研究、探讨和实践。
四、乡村人才短缺
乡村振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灵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乡村产业需要人才来振兴,乡村文化也需要人才来振兴。目前,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村庄出现“老龄化”、“空心化”,乡村教育更是十分匮乏,乡村人才更是十分缺乏,并且即便是一些条件比较好的村庄也无法留住年轻人才建设农村。人才外流导致乡村振兴的主体匮乏。乡村振兴的主体应该以地缘、利益、血缘、文化和与村庄有各种联系的利益、友情、文化的等等相关方,共同动员、组织起来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去。当前农村的教育体系不完善,质量不高,许多家庭因为子女教育而被迫进城。在培育乡村本土人才面临着缺乏支持、动力不足、制度缺失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所以,乡村人才短缺很大程度上也在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乡村发展资金不足
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政社合一的农村组织体系解体,去组织化的现象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普遍存在自有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乡村发展的财政支持也是逐年在增加力度。即便如此,仍然很难满足“三农”发展需要。农村金融体系明显落后于城市,财政支农不可能增长较快,“三农”发展资金缺口巨大以及城乡金融结构失衡这些原因所导致的。一些学者认为:目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农村金融风险化解机制缺乏、农村金融供给侧机制不完善、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些困境导致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农村农民因为缺乏资产抵押、资质不够、风险难以把控,才是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最大障碍,目前乡村资金无法得到更有效的机制保障,也是一个需要去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六、城乡融合存在问题
目前综合我国的国情来考虑,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村。当前实施乡村振兴应该要着重从把握好城乡关系来看待整个问题,要把城乡二元制壁垒造成的障碍破除,实现由城乡统筹发展向乡城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所以需要着重去了解城乡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乡村建设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就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在提高效率,但是城乡二元体制问题改善缓慢,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恶化的趋势。再就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
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均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依然较大,其中教育、卫生发展不均衡是主要短板。最后就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尚未建立,导致城乡融合发展困难。
以上这些问题,只是乡村振兴存在问题的冰山之角。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农村的问题总是,好的村子样样都好,问题的村子各有各的难处和症结。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来共同的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