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万章、杨华良:积极开展健康地理体系学科研究 提高中国健康养老事业的质量和水平
2020-05-12 18:32:07 浏览:29216 来源:
当今世界是全球经济与社会加快发展、人类文明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时代。由于生态环境、社会因素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行为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健康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医疗机构及设施地域有效配罝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地球人文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人体健康提供合理的理论和措施。当前,全球范围新冠病毒施虐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是千百年来人类历史上爆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全球严重的健康危机、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今全球突发的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病毒是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敌人,抗击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遵照党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重要部署,全面展开抗疫斗争取得战略性成果的同时,认真总结汲取中华民族历史抗疫经验,积极开展健康地理信息生态体系开发研究,对于提高中国全民卫生健康、提升康养事业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和探索国家健康地理体系,拓展和创建新学科领域
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国家昌盛和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防病治病,增强体质,多次发表关于全民健康、实现全民小康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定位、方针、目标、思路和举措。国家健康地理信息的概念,揭示出人类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所居住的每寸土地,都蕴含着不同的地磁、地脉、生态环境、气候、人文精神和健康地理的信息元素,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健康地理学科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对象,指导全民开展健康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华民族的生存、生活、生产的奋斗历史。中华民族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等日常经济社会活动具有完整版的健康地理信息,它是一部用生命奋斗而换来的“生存宝典”“健康地理”的健康文化史。中华民族的社会生产活动,必然在一定的空间地域范围内开展,也必须寻求的趋利避害适从空间区位的客观变化规律的健康防疫的策略和方法,挖掘、保护、传承则是健康地理学科的首要任务。健康地理信息学科与地理经济学同源,健康地理信息学科聚焦研究人们生命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关链,一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影响关系;二是收集分析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地区的人群生理和健康状态;三是建立医学地理学监测系统指导全民健康;四是对环境污染所致健康和疾病的环境分析和评价建立民族医学体系。上述学科研究任务的目的在于保护运用有效的健康防病方法,制定全民健康地理信息方略。
中国社会的发展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过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难题,存在着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人口众多、城乡差别、资源匮乏、生态保护的矛盾以及伴随生产生存各种灾害和瘟疫疾病的问题,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就必须把健康地理学科的拓展研究提高到重要位置,使健康地理学科理论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国家健康地理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文化传承、打通城乡壁等国家战略实施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健康地理学科研究,加大自主创新的正向激励,鼓励建设高水平健康地理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加强技术成果开发、运用的保护,调动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积极拓展健康地理信息学科的发展是必须坚持重要举措。
二、充分运用“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国家健康地理信息的现代化水平
当今世界正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为健康地理信息提供技术支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信息公开与共享、应急管理体系、物资供应、部门协调与区域协同治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大数据、AI的应用和5G时代的到来,健康地理学除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作用外,也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挑战,建立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完善社会综合保障体 系,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社会民生事业、健康养老产业的重要科技保障。因此,健康地理学科积极参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实际需求,为疫情危机下的社会治理贡献健康地理学科的智慧,提升了健康地理信息网络的支撑地位。健康地理学科体系,是指学科内部的分支系统。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健康地理信息伴随经济地理学科 (包括地理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己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信息科学体系。中国自主独立的地理信息系统MapGIS软件 是用于输入、存贮、检索、分析 和输出空间信息的计算机系统。GIS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空间信息。因此,GIS被广泛应用于一切与地理位罝和空间分布有关的领域,如人口分布、产业数据、城市规划、勘探测绘、森林防火、土地利用、资源评价、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等。近年来,随着与GIS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GIS所依赖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和国家电子地图对公众的进一步开放,在世界范围内,GIS的应用逐渐由以前的国家测绘部门和一些研究部门向普通用户转移,GIS的应用范围和层次也进一步拓展使得GIS在疫病控制和服务保障的应用成为完整体系,发挥自动判断分析、监测追踪,保障通证经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网络的运用,使健康地理信息与现有交通导航如北斗BDS等运行系统兼容,使用户实时都能得到健康地理信患,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流行病及疫情防治的科学普及、信息服务,实现指挥通畅、服务监管到位,保证网络信息的效率和数据的溯源,保障人们生活的便利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健康地理信息网络与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实现无缝链接,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链接,实现健康养老保障服务“信息互通、侍伴影随、保障有力、沓来踵止、随遇而安”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中国健康事业、养老产业服务社会民生的质量和水平。
三、开发运健康地理信息,创建国家健康地理信息产业体系
中国历史是一部同疾病瘟疫的斗争历史,正是那一场场疫疾,推动着中国公共卫生制度化的进程,中国从秦汉到清末,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疫情,每次同疾疫的博弈都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博大精深。中医药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对大多数的疾疫都形成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中华民族的东西南北中的中医药如“东砭(石)、西药(品)、南针(刺)、北灸 (灼)、中引(轿)”多为用非药物治病。正因为中医药文化发展才使中国从未出现过类似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当今中国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阶段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体制、优秀文化的传、中医、中草葯治疗新冦肺炎93%的显效率发挥了综合的强大优势,中医、中医药等健康地理信息,屡次都救民众于“水火”危难之中。“一县一特”的健康地理信息是中华五千年各民族的生命衍续,生存健康的实践总结,成为当今弥足轻重宝贵文化遗产。生命健康,内心富有是人类亘古的命题,这次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蔓延 给世界上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打回了同一轨道,还原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由此,唯有健康才是人们追求的奢侈品。中华民族是人类发展史上悠久的传奇。其核心发展就是先人的智慧已融为世代能持续发展的基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的高度融合,通过自我不断尝试,中医、中草药、剂、针灸、手法和二十四节气等“天人合一”的系列优秀传统文化 奠定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持续繁衍和文明进步的基础。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瘟疫疾病。如云南普洱茶可防病健身,吐鲁番传统沙疗可改善微循环,广西巴马流动的山泉水使人不得糖尿病,福建武夷山生长的红豆杉、紫杉醇特殊的气味则可防止心脑血管病,海南澄迈富硒的土地有利于防癌,茅台酒和山西醋及河南山药和太极拳等有益健康传说,正是这些因素滋养着中华子孙后代。国家健康地理就是老祖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智慧,因此,政府研究机构要加大挖掘、整理、完善健康地理因子信息;使之用之于民,惠之于众,促进民族的进步;保护“健康密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保护原产地的健康地理信息和特色物产的生态环境,实现健康生存和原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国家健康地理的构建遵循人本主义,要回归本源,即从关注人、尊重人、保护人出发,加快实现互联网、行政网和社会保障网的“三网”融合,服务健康养老、社会民生。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50岁以上占比16.9%,其中60岁以上占比 6.7%,即约6056万人老年网民,十四亿中国全龄段人口都将享受健康地理的快捷便利,将享有厚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战略抉择》一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社会实践,提出了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挑战的方案对策,通过创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解决高质量经济展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提出了用“一为主、三融合、三托管”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阳保通”平台为载体构建社会综合服务“第二保障线”。解决困扰人们健康民生和创新发展的问题、困扰国家发展不断提升的社保费用、高额医疗费用难以接续的困境以及农业农村经济收益来源的瓶颈。将“健康地理信息”“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与健康养老、社会民生平台创建和完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开发并推进国家健康地理信息及产业体系,确保经济社会“稳中求进” 和“高质量”。
【作者简介】董万章(1950年10月),男,中共党员,曾任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理事会副秘书长,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校外导师、中国中华五千年文化动漫工程促进会副主席、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一带一路”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专家,国家民政部养老现划院研究员。先后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学习;曾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院校和机构交流培训。多年致力于从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学、城镇化、海洋能源等研究,先后在《中国建设》、《后勤研究》发表多篇论文,获多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参与组织编写《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纲要》《第二批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主要著作:《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战略抉择》,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杨华良,中粮期货监事会主席,享受囯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