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食品产业的使命与担当

2019-12-13 14:53:30 浏览:12992 来源:

全面地讲,营养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营养监测。即通过医疗卫生技术对人群营养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二是营养干预,即主要通过宣传教育对不合理的膳食方式进行干预;三是营养供给,即通过食品生产向消费者提供符合营养要求的食物。所以,在《国民营养计划》以及合理膳食行动实施过程中,特别需要食品产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为此,《国民营养计划》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实施国民营养计划,要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的原则,所谓“融合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食品产业的作用,将营养健康事业和食品产业广泛而又深度地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576219982226002.jpg

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

目前,我国国民的营养健康状况令人堪忧。2016年的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表明,导致国人过早死亡的五大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道路交通损伤害、肺癌、慢阻肺。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20.6%,全国近14亿人口有将近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另外,糖尿病、肥胖超重等营养相关疾病也呈高发状态。而且,高血压、糖尿病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研究表明,这些疾病都与不健康的膳食有关。

针对我国国民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引导合理膳食,并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制定和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二是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三是到2030年,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国民营养计划》更加具体地围绕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的重点工作,提出了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营养健康改善行动。一是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二是学生营养改善行动,三是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四是临床营养行动,五是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六是吃动平衡行动。为了保证行动的有效实施并实现预期目标,《国民营养计划》还提出了加强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能力建设、加强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等七项实施策略。

《国民营养计划》分别针对农业、加工业和餐饮业,提出了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针对农业,《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要编制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提升指导意见,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营养水平,将“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同类农产品中总体占比提高至80%以上。要创立营养型农产品推广体系,促进优质食用农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农业农村部和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把营养型农业和营养型农产品作为新版生活发展纲要主要内容,将来农业都将朝着营养型农业方向去发展。要推动广大贫困地区安全、营养的农产品走出去。要研究与建设持续滚动的全国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及食物营养供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针对加工业,《计划》明确提出:一是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计划》充分认识到保健食品在疾病预防和健康改善方面的特殊作用,仍然强调要着力发展保健食品。二是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以传统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及功能型产品为重点,开展营养主食的示范引导。三是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优先研究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用量及其与健康的相关性,适时出台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的控制措施。四是研究不同贮运条件对食物营养物质等的影响,控制食物贮运过程中的营养损失。五是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将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与传统食养产品、配方等相结合,推动产品、配方标准化,推进产业规模化,形成一批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较大的食养产品。所谓食养,是指应用传统养生理论,并利用普通食品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发布的食药同源食品生产制作的具有促进改善人群营养健康状况的食品。诸如药膳以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药同源食品开发的月饼、饼干、饮料等。针对餐饮业,《计划》明确提出:要对餐饮业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营养配餐的时候都要考虑营养需求,针对不同的疾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尿酸症、高血脂等,提出不同的营养配方。要加强对传统烹饪方式的营养化改造,研发健康烹饪模式。结合人群营养需求与区域食物资源特点,开展系统的营养均衡配餐研究,创建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健康餐饮和健康食堂标准、餐饮食品标签标准,都是围绕改造不符合营养健康要求餐饮食品制定的。《计划》还提出要加强产业指导,规范市场秩序,科学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再次强调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规范和完善,诸如《计划》提出的“在学校周边要加强对新的所谓食品的限制性的管理”,就体现了规范市场秩序的一个基本要求。

食品即便是符合营养要求,但是由于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也可能会造成不良的营养健康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合理膳食。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及《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把合理膳食行动作为15项健康中国行动中一项主要行动。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任务是“三减”,主要膳食建议是:一是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二是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围绕合理膳食行动,《方案》要求从从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全面推行合理膳食行动。

在个人和家庭层面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出以下膳食建议:一是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二是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三是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少喝含糖饮料。四是避免吃油腻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五是适当增加瘦肉类、奶蛋类、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

在社会层面,提出以下工作建议:一是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更加社会化和常态化;二是鼓励向全社会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动;三是加强对食品企业的营养标签知识指导,指导消费者正确认读营养标签,提高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四是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五是鼓励生产、销售低钠盐,并在专家指导下推广使用;六是鼓励商店(超市)开设低脂、低盐、低糖食品专柜;七是鼓励食堂和餐厅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八是制定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九是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并通过餐饮食品标识向消费者宣传营养标识。十是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

在政府层面: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一是全面推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二是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三是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要加快研究制定标准限制高糖食品的生产销售。四是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低糖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五是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加强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六是研究推进制定特殊人群集体用餐营养操作规范,探索试点在餐饮食品中增加“糖”的标识。研究完善油、盐、糖包装标准,在外包装上标示建议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盐、糖等有关信息。

食品安全与营养事关国民健康,个人和家庭、社会、产业、政府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都需要发挥大家的作用。国民营养状况改善同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以政策为手段、以教育为根本”的工作方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