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彧通:5G商用开闸,市场蓝海在哪里

2019-06-18 16:05:52 浏览:12782 来源:

中国的5G产业发展又领先一子。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一石激起千层浪。5G商用的开闸,到商业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成本与努力。但是行业未来的蓝海已经显现,未来可期。

中国第一次有了探索高科技蓝海的先机

5G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增量经济的重要承载。从技术优势来说,5G技术的低延时、高可靠、高密度可以实现“万物互联”。反映在商业模式上,5G突破了以往移动通信技术仅能满足消费者端需求的瓶颈,除了基于5G电子终端与产品的消费之外,各类工业级需求也广泛出现。简单来说,5G技术与以往技术的不同在于能够实现以往技术所实现不了的。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物联网。早在3G技术发展初期,物联网就被视作是重要的工业级运用场景。但是过去十年间,物联网的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就在于3G、4G技术无法满足物联网网络所需要的广覆盖、深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等要求。万物互联的结果就是“一切都动起来了。”大量的数据得以全天候生成、保存,借助基于5G技术所形成的数据网络,IT云化、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整体经济互动感更强。智能车联网是一个完整的技术运用创新。一方面智能车搭载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强大的智能系统,另一方面,终端车辆与公路网络、控制人员等通过5G技术连接,实现人车互联、车车互联、车路互联。这样一套基于5G技术的整体经济形态,可以形成天量的新供给市场,用户的需求也得以更新。这是高科技蓝海市场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此次5G商用牌照发放的消息比以往通信牌照的发放更加令人瞩目?除去中美贸易战中5G产业的高光因素,中国第一次在高质量经济发展领域拥有了探索蓝海市场的先机。时间回到三十年前。1994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其实质是建设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全新的信息时代到来做好准备。在此之后,互联网行业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无一不是建构在这一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的技术和理念革命之上。从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到之后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都在分享着高科技溢出效应带来的技术红利。但是5G以前,3G、4G技术都是先在其他国家成熟商用,我们的通信基础设施始终在追赶别人的脚步。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路径受限”,即高质量发展所倚靠的创新方式不够。例如近几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并且逐渐开始在包括视频社交等不少领域取得创新优势,但是这类优势所往往都限于商业模式创新,而缺少借助技术发展的“硬核创新”。更深层次来说,是现阶段的用户需求已经面临瓶颈。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互联网流量入口的争夺正在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不仅反应的是商业护城河问题,更多反应的是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未来高质量经济的增量发展呼吁基于5G技术的硬核创新,从而以新供给带动新需求。而5G的竞争优势使得我国第一次可以在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处于引领地位。5G技术标准的话语权降低了技术方案升级的成本,有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时,5G越是快速地成熟商用,越能够形成大数据体量和数字经济运用方面的优势,最终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催化5G产业竞争格局形成

以往牌照发放都在岁末年初。今年在年中就释放了5G牌照发放的信号,或许说明市场的准备情况超预期,商用条件已经成熟,即上游设备厂商具备大规模推广5G网络的条件,意味着大量终端设备已经可以无障碍入网享受5G服务。从去年年底开始,三大运营商就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5G基站,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以独立组网(SA)为目标推进建设。一般来说,从发放牌照到正式商用之间还有一段试商用的过程。一般来说,试商用出于技术和商业两方面的考量。技术上需要通过试商用检验组网的可靠程度,检测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者资源配置不经济的情况,尤其是提升与终端联接时的效能;商业上需要通过试商用明确市场的需求方向和消费能力,从而确定更加合适的业务方案。所以,可以预期5G牌照的发放之后,还会有针对试商用、全面商用等阶段的不同政策。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经也主导过4G牌照的发放。彼时采取的策略是在试点城市逐步完善商用条件,不急于快速上量、四面开花。这个策略主要出于两点考量。第一点,符合4G网络服务消费端需求的规律。试点城市集聚了最大比例的4G潜在用户,对于试点城市商用条件的完善,有助于4G网络的真实使用。第二点,当时的4G技术标准有两套,为了能够满足两套方案在技术上的并行不悖,还需要在试点完善混合组网。对于5G来说,政策将会有所不同,5G方案由中国公司主导,在全国大范围推广、铺量的做法更加符合政策意图——短时间内基站铺设,终端设备快速入网、大量互联,目标是基本构建5G基础网。

此外,工信部本周的官微发文也凸显了另外一个政策取向——鼓励产业的开放合作。工信部强调了“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一如既往地欢迎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我国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共同分享我国5G发展成果。”这是未来政策重要思路的又一体现。我国能在5G产业建立竞争优势,得益于长期坚持自主创新所取得的技术领先优势,也离不开从技术试验阶段就开始的国际开放合作。笔者曾经在《中美5G竞争的未来路线图》一文中指出,在5G时代,开放竞争、共赢共生始终是良性的竞争形态。鼓励中外企业共同参与5G建设和应用推广有助于国家对于5G产业的战略定位的实现,也更能够让更多的产业主体进入到中国标准主导的蓝海市场中。

四张5G牌照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获得,目前,中国移动正在17个城市启动5G规模试验和示范工程,最终推进以独立组网为基础的目标网;中国联通也计划在今年完成16个城市的5G网络的搭建,以及5G终端非独立组网(NSA)试商用,在2020年正式商用;中国电信也已经在全国6个试点城市开始实现4G/5G的网络协同。此外,4G和互联网时代被逐渐边缘化的广电网络也获得了5G牌照。广电网络拥有大量天然的终端,可以实现5G入网互联,此外在国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视频云、融媒体等新型业务形态的发展也需要广电网络运用5G网络实现“云、管、端”一体化建设。广电网络其实已经有实质动作。中国广电集团在许多省份的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都有所提及,并且明确为各省重点支持的示范工程项目。

另外,头部互联网公司是否会在5G产业中有一席之地呢?从2017年中国联通的混改就可以窥得思路。中国联通将会和互联网公司共享优势,从而拓展市场。前几年,诸多互联网公司都获得了虚拟运营商牌照,成为了电信运用商的合作伙伴,提高市场效能,共享市场收益。在5G商用之际,这些虚拟运营商将会更加频繁地将自身资源,包括商业场景、技术能力、用户流量等导入合作。未来可以预期,各大互联网公司将会与可能获取5G牌照的广电集团也开展合作,以补充广电集团的流量、技术、场景短板。

先行者需要支付大量行业成本

从3G、4G商用的过程来看,技术的普及到形成产业价值需要诸多努力。例如,早在2000年时,日本就以招标方式颁发了3G牌照。但是连续四年时间,3G网络并没有比较大的发展。直到2004年后,3G才逐渐走出发展初期的低谷。日本3G手机的用户数达到约1亿,超过移动通信用户数的80%。国内推广3G和4G网络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例如,尽管中国移动在4G组网过程中投资巨甚,并且市场份额一度占据90%以上,但是自从2013年底发放4G牌照之后的半年间,4G的用户增长却表现得不温不火。此后10个月间,中国4G网络渗透率从0%上升到80%。相比较4G在国际上的渗透时间——从商用到渗透率达到80%花费了大约6年时间。这充分说明,先行者支付的行业沉没成本巨大。在我国推行5G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影响市场渗透的问题。

第一,消费端用户认知度低。尽管5G网络已经借由中美贸易战做了一次非常好的全民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用户对于5G网络和4G网络有什么不同,5G网络究竟能做什么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了解。当年从3G升级到4G之时,曾经有人提出,2G向3G的升级,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用户利用这类智能终端认识到了3G网络的快速、便捷;而4G仅仅是对于3G网络速度的提升。没有移动高清会议、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移动高清视频点播传、便携视传等技术的辅助,5G作为高效的通信技术也几无用武之地。

第二,消费端、工业端网络资费如何定价不明。5G网络组网之后,运营商的网络资费如何确定,直接决定了终端用户的消费习惯。对于消费端用户来说,怎样用合适的价格吸引他们成为5G网络的新用户,并且将其留存是需要运营商重点考量的。对于工业端用户来说,运用5G技术实现的物联网,需要能够有效地实现其物联网的目标,并且对其下游仍然保有利润。这两个问题是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也需要运营商通过试商用发现合理的定价策略。

第三,消费端运用场景滞后。尽管5G网络对于工业端来说作用巨大,但是物联网的建设、入网、调试、商用需要更长的时间。消费端的正式商用大概在获取牌照之后的一年到一年半;工业端的正式商用会比这个时间更长。所以,5G网络的前期渗透需要得益于消费端下游场景构建。目前,很多设想过的消费端5G场景实际上在4G时代都已经被提出,例如5G结合4K摄像机实现新闻的实时传送、5G智能路由器实现智能家居的核心控制。怎样创新下游服务,出现杀手级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5G+:5G商用的产业集群

5G时代的技术竞争是技术集群的竞争;产业运用的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5G时代,更加应该关注的是5G技术和人工智能、物联网、AR技术等技术矩阵共同构成的技术基础设施,以及在此之上产生的产业集群。第一,5G商业元年将会拉动行业中上游产业进入向上周期,和5G基站、终端设备相关的产业将会迎来爆发,这是5G商用最直接影响的产业集群。第二,更重要的是5G+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消费端,除了流媒体、动漫、短视频、在线游戏等领域会带来品质的飞跃以及某些需求的变化外,还会出现云存储的更新升级需求,以及医疗、金融、安全、出行方面的各类新供给和需求。在工业端,智能制造、智能车联网、边缘计算等运用加速落地,将会改变以这些行业为核心的更大范围行业的变化。

近几年来,我们迎来了许多技术发展的元年。2019年,伴随着商用牌照的发放,5G技术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越是此时,我们越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尊重技术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最大化获得技术发展的收益。有行业专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5G技术标准制定时,专家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所要求的低延时、超高可靠通信要求设定了车载通信的技术标准:500公里时速下的时延不超过1毫秒,峰值速率高达20Gpbs。按照这个要求,5G技术下,包括汽车在内的百万台设备可以同时接入。这可能才是我们设想的,高质量的高科技场景。

作者:张彧通, 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