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关税后中美贸易流向之变化

2019-06-18 15:45:56 浏览:36740 来源:

08.webp.jpg

美国对我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流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美国进口格局出现较大调整。根据美国海关数据,2019年前4个月,50个经济体对美货物出口金额(占美国货物进口比重超过96%)大体与去年持平,其中同比增长的经济体数量有31个,同比下降的经济体有19个。若按照同比增量计算,墨西哥、越南、韩国、中国台湾、法国排在前五,五个经济体同比增量合计为228亿美元。印度和部分西欧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亚洲的日本、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东欧的波兰、土耳其保持个位数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伊拉克、加拿大、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幅度较为显著,合计降幅为292亿美元,其中中国下降了206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对应着墨西哥、越南、韩国、中国台湾、日本、欧盟等对美出口的改善。从目前最新的变化看,越南、墨西哥、印度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替代较为明显,而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以及部分西欧经济体对资本或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替代更突出。2019年1—4月,加征关税的商品类别(其中大约60%是机电设备),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180亿美元。同期,韩国、中国台湾、印度、越南、墨西哥类似商品对美出口增幅相对明显。其中,中国台湾增长27.4%,而韩国、印度、越南增速也接近20%,墨西哥增长8.2%,日本和欧盟保持3%—5%的同比增速。对于没有暂时未被加征关税覆盖的商品类别(机电设备比重降至43%,劳动密集型商品比重提高),2019年前4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6亿美元,而其他经济体合计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51亿美元。其中,越南增长最快,同比增速接近47.7%,韩国和中国台湾也有两位数增长,日本、印度和欧盟增速在7%左右,均高于美国平均4%的同比增速。暂时未被加征关税商品出口的差异,可能说明前些年由于国内综合生产成本上升,中国部分出口产能转移到了其他经济体,当前伴随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态势正在进一步凸显。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对应着一些资源型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改善。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19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同比下降2.5%,同比下降167亿美元(按美元折算,下同)。这与同期从美国进口的降幅大体相当。对其他国家而言,资源性产业比重较高的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马来西亚、新西兰进口同比增长了135.2亿美元;而制造业比重较高的韩国、瑞士、中国台湾、日本进口降幅较大,四者进口合计下降了171亿美元;从欧盟的进口同比增长23亿美元。当然欧盟内部存在分化,从制造业比重更大、重要的设备和中间品来源地的德国、荷兰、英国的进口同比负增长,而从农业或者日常消费品行业较为发达的法国、意大利进口有所增长。

把美国进口和中国进口变化综合起来,可以发现,2019年前4个月净增量(美国进口+中国进口同比增量)最大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墨西哥、巴西、法国、越南、澳大利亚,分别为70亿、51亿、41亿、37亿和33亿美元。当然,如果把欧盟作为单一经济体,受益最大,净出口量增加接近120亿美元。净损失排在前列的经济体分别为瑞士、韩国、印尼等。总的来看,美国和中国的60个主要进口来源地,对中美两国出口同比增量之和为290亿美元。但中美双方相互进口的同比增量合计下降374亿美元。可见,尽管中美之间贸易流向绕道第三方,但总的贸易流量还是下降了84亿美元。

上述简单的估计,或许仅能覆盖部分加征关税对贸易流向的影响。横亘在中美之间的关税之墙,对全球贸易的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效应正在显现。

一是直接效应。即关税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进而造成中间品进口商生产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使得被征收关税的商品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实际上,前述结果大体上能够识别这一变化。

二是网络效应。现在受到关税壁垒和技术限制影响,各自过去对对方的出口也转向第三方。例如,2019年1—4月,美国对越南、印度、泰国的出口增速超过了16%,对中国台湾、印尼的出口也超过了两位数。这里不排除有绕道因素,但同时也可能包含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内部会有新的分工。中美都是制造业大国,之前的分工对全球产能布局来说是最有效率的。贸易流向的重新调整,背后也意味着沉没成本或通道成本的增加。

三是信心效应。考虑到实体投资信心、金融市场等方面外溢效应,加征关税对全球经济紧缩性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降低全球总的贸易活跃度。

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美对我国出口商品课征的实际关税税率已经升至7%,与世界上其他经济体面临的平均关税水平差距扩大至6个百分点。若关税课征幅度继续上升,范围继续扩大,加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限制,上述贸易格局的调整还将持续。不过,中国国内商品零售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制造业产品复杂度也比较高。若能充分利用内需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基础完备、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创新投入增加等优势,持续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开放水平,激发微观主体的创造力,中国经济仍将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和整合中占据主动。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6月17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