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汉光:以规范创新引领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

2019-05-31 11:29:16 浏览:13598 来源:

票交所将探索建立票据市场风险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完善预防性机制,提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强化应变力和行动力,同时引导市场参与者根据票交所的机制安排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利率风险定价研究和信用风险管理,不断强化市场风险防范。

我国的票据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最初是为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而创设。40年来,票据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实体经济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演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支付、融资、投资、交易等多种功能的金融工具,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截至2018年末,全国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18.2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63万亿元,增长24.84%。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9.9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78万亿元,增长38.83%。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支付的总金额为56.5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1.77万亿元,增长62.59%。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企业支付、融资等需求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票据市场从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

票据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前后,票据市场曾爆发一系列风险案件。究其原因,一方面,当时普遍使用的纸质票据存在易伪造、票款结算不同步等固有缺陷,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本身存在内控不健全等问题。此外,票据市场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不规范的中介深度参与市场,都导致了票据市场风险潜藏。在这一背景下,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票据市场的顶层设计,将夯实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作为突破口,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发展。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正式开业运营,标志着全国统一、信息透明、以电子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的现代票据市场框架初步建立。票交所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具备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功能,承担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

自成立以来,票交所围绕防控票据市场风险、夯实长期发展基础展开工作,重点推动了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系统功能、推进纸电票据融合、建设直连接口项目、建设再贴现系统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实现了防控市场风险的目标,推动了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信息透明、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

持续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有效防控市场风险。票交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对票据业务链条的全面系统梳理,按照“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场外交易、票款对付”的业务逻辑,发布数十项业务规程,实现信用主体唯一化、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标的标准化、票款结算同步化、合同文本统一化、票据托收无纸化等制度创新,建立起了电子化业务处理模式,有效抑制了票据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

不断优化系统功能,保障市场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是票交所的核心业务系统,获得“2016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和“2017年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票交所响应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和丰富系统功能。截至2018年末,该系统完成9次升级,新增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优化交易和非交易功能模块,推出托管账务子系统和特殊场景业务处理功能等,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有序推进纸电票据融合,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为解决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长期“分居”导致市场割裂的问题,2017年10月,票交所与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完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移交切换工作,ECDS由票交所正式运营。2018年10月,按照人民银行统一部署,票交所完成纸电票据交易融合项目投产上线,将符合迁移标准的存量电子票据一次性从ECDS迁移至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采用相同的业务规则和交易平台,实现了纸电票据的同场交易。

稳步推进直连接口项目建设与推广,切实防控操作风险。票交所于2018年1月投产上线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直连接口,满足了会员单位直连接入交易系统、直通式处理票据业务的需求,大大降低了会员单位操作成本和业务风险,同时为会员单位提供了结合自身业务特性自主定制业务系统的便利,促进了票据市场开拓创新。

积极开展再贴现业务系统建设,为货币政策提供安全高效的操作平台。2017年9月,票交所建成再贴现业务系统,具备再贴现业务权限的319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均可通过票交所开展再贴现业务操作。再贴现业务的电子化,推动了人民银行对再贴现业务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提升了再贴现业务的办理效率,有效服务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和传导。

在票交所和市场成员共同努力下,票据市场呈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票据市场风险水平大幅下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加强,中小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占到约三分之二。票据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不断提升,市场参与者票据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高,整个市场的风险防范水平显著提升,风险案件大幅减少。2018年由中小微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单张电票平均面额从140.72万元下降到123.20万元,票据再贴现余额从1681.59亿元增长到3290.30亿元,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由年初的5.58%下降到4.22%,比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1.97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票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显著。

票据业务电子化水平显著提升,满足市场成员高效安全的交易需求。截至2018年末,电票承兑发生额17.19万亿元,占比94.09%,电票贴现发生额9.73万亿元,占比97.86%,电票交易40.62万亿元,占比97.3%。票据业务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提升了市场效率。

票据市场参与者范围不断扩大,激活了市场潜在活力。截至2018年末,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共接入会员2652家,系统参与者98508家,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共接入法人机构2646家,系统参与者94594家。票据市场参与者既有银行类机构,也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非法人投资产品。交易主体的扩容激发了票据市场的潜在活力,推动了票据交易动机、交易需求和交易模式的多样化,为票据市场深度的拓展和流动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票据交易模式发生变革,票据作为货币市场工具的功能进一步加强。票据利率与其他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保持较高趋同性。2018年,7天期票据质押式回购利率与7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基本保持同步,1年期票据转贴现利率与AAA+同业存单利率走势保持高度一致性。尤其在信贷规模宽裕的情况下,票据的资金属性更加明显。

票据市场规范创新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票据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信息透明、电子化操作模式逐步转型的基础上,票交所立足新起点,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要求,开展大讨论,践行大协作,推进大融合,推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包括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票据收益率曲线、“票付通”产品等。这些创新产品和服务立足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满足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技术、金融科技、大数据等高速发展时期进行支付、融资、交易的新需求,同时前瞻性地考虑到未来票据业务更加标准化、线上化、透明化的发展趋势,对引领票据市场规范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设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实现票据市场应用区块链科技的突破进展。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票交所自成立以来,持续关注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发展变化并积极探索应用。2016年开始,根据人民银行部署,票交所与数字货币研究所牵头,组织中钞信用卡公司杭州区块链研究院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共同建设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继2016年底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建设取得进展之后,2018年1月,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票据全生命流程业务功能。实验性生产系统结合了区块链技术前沿和票据业务实际情况,具有业务功能完善、系统性能提高、安全防护加强、隐私保护优化、实时监控管理、服务生产应用等特点,实现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突破。

研究推出票据收益率曲线,为票据资产估值提供有效参考。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有责任和义务为市场提供良好信息数据服务,以此推动市场的透明度建设,优化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票交所从建立之初就将提供票据市场数据信息服务提到工作日程中,并着手研究编制票据收益率曲线。2018年5月,票交所编制的首条收益率曲线——信用主体为国有和股份制银行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开始在10家市场主要机构进行试运行。经过试运行,试点机构一致反映曲线和市场真实价格走势高度吻合,准确性、稳定性、平滑性和适用性都达到了应用要求。2018年12月6日,票交所正式发布该收益率曲线。票据收益率曲线的发布填补了票据资产定价估值参考方面的空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公平透明的交易价格参考与风险管理工具,促进了票据资产的标准化进程,为票据市场建设打下了又一坚实基础。

推出“票付通”创新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票据支付模式,提升票据支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7〕84号)提出,发挥上海票据交易所等金融基础设施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提供安全通道,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根据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票交所于2019年1月正式推出“票付通”产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线上票据支付模式。通过将票据支付嵌入供应链平台,将票据的线下支付转移到线上,确保票据支付和B2B平台交易完成互为前提条件。“票付通”产品解决了票据支付过程中“打飞”问题,提高了企业支付效率,盘活了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存量票据,进一步提高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票交所推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三步走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迫切需要一个高质量的金融市场环境。票交所成立后,票据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票据市场向集中化、透明化、规范化转型,为票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对票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予以关注,人民银行大幅提升再贴现额度,凸显了票据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未来,票交所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票据业务核心系统建设。为加快统一票据市场建设,完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功能,实现纸电票据全流程一体化处理,票交所将基于优化业务功能、提升业务处理性能、统一系统运行管理和兼顾系统扩展性等原则,积极推进新一代票据业务核心系统建设。同时,继续完善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功能,根据市场机构反馈意见和建议优化交易客户端各项功能,提升系统易用性和用户体验,优化票据交易流程,进一步支持市场发展。

多举措进一步推进票据业务规范创新。票交所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推进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发展。一是进一步加深对票据市场功能定位的认识,努力推进票据融资作用的发挥;二是拓展票据支付应用场景,提高票据支付效率;三是为贴现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四是盘活企业沉淀票据,探索创新票据融资工具;五是不断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开展票据衍生品研究,开发丰富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

进一步强化市场风险防范和规范发展,探索建立票据市场风险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票交所拥有票据市场最丰富、最及时的数据信息资源,这为开展票据市场一线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票交所将探索建立票据市场风险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完善预防性机制,提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强化应变力和行动力,同时引导市场参与者根据票交所的机制安排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利率风险定价研究和信用风险管理,不断强化市场风险防范。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9年第5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