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无”到“第一”, 一个长三角县级市的氢能之路
2019-05-24 17:52:13 浏览:15008 来源:中国能源报
江苏如皋,一个在大众眼中有些陌生的县级市,最近忙得有些不同寻常。3.7平方公里的氢能小镇内,多个工地在与时间赛跑,要赶在9月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前亮相。而这座小镇的未来也展现出一幅“氢社会”的图景:学校、住宅小区、医院、氢燃料电池核心研发制造区、氢应用示范区、智能社区示范区比邻而居,生产、生活、生态无缝融合。可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在发展氢能现已走在全国城市前列的如皋,十年前,却是一个在氢能行业中无人才、无产业、无厂家的“三无”城市。这十年发生了什么?
白手起家
从“三无”趟出一条路 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如皋,在氢能上有着大大的“野心”。这些年先后摘得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唯一县级城市、国家火炬如皋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等一串串闪亮的“头衔”,让如皋这个县级市在全国越来越有知名度。这座县级市何时与“氢能”结下的不解之缘? ▲目前有8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如皋市行驶。 十年前,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金华在苦苦寻觅开发区的出路。江苏土地资源紧张,机械、电子、医药等传统产业竞争激烈,对人才和技术要求较高,一个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选择哪条路线才好?他们意识到:要找一个符合潮流、前景广阔、甚至适当超前的产业。在咨询了多位院士专家并带队去美国、日本参观学习后,开发区领导班子觉得氢能这条路可行! 虽然土地资源不宽裕,但是如皋地处长三角北翼,南邻长江,境内河道纵横,周边工业副产氢丰富,有着发展氢能的资源能源优势。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陆浩眼中,曾经的如皋可以说和“氢”没什么关系。“最初无氢能人才技术、无产业基础、无生产厂家。我们自己硬生生从‘三无’中趟出了一条路”。 发展初期的艰辛,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融深有感触,2010年初,他从美国百应能源带回的那块比指甲盖略大的膜电极就像一个火种,在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发展成燎原之势。缺少资金,政府注资;缺少园区,政府免租金提供……凭着诚意和多项扶持激励措施,如皋吸引了国家能源集团、美国安思卓、加拿大星动新能源、江苏清能、神华集团等10余家氢能企业相继在如皋落户。百应能源掌握了从膜电极生产、电堆组装、系统集成到整车匹配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安思卓新能源研制的全球首个将不稳定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为氢能,并进行存储再利用的制氢加氢一体机已经成熟生产;有着航天动力系统研制经验的上海瀚氢动力为供氢系统的泵、阀等核心零部件进行研发;江苏清能生产的车用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工信部公告目录……不到10年,一条集制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开发制造、氢能产品示范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搭建氢全产业链 吸引人才“拎包入住” 如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的永久会址落户如皋。去年6月,3辆氢能城市公交在如皋投入运营,车内噪声小、无异味,这种不喝油、只排水的蓝色公交车成为如皋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车顶上方靠近车尾处有一块凸起的“帽子”,储气瓶就“藏”在里面。记者了解到,如皋目前已建设有2座加氢站,其中一座为固定式商业加氢站,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建设, 采用35/70MPa双模国际标准,设计日加氢能力平均达到998kg,能有效满足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连续加氢要求。神华加氢站已进入最后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不久后可正式对外运营。据了解,如皋正在对接中石化、壳牌等能源公司,推动如皋港区及G15沈海高速如皋服务区新建加氢站的规划建设。 ▲青年公司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一次加满氢后可行驶380公里。 围绕氢能产业上下游的全面发展,如皋还在加速奔跑。去年7月,如皋“氢能小镇”获批江苏省第二批特色小镇,目标以氢能为主轴,构建一个集研发、生产、检测、应用、推广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中国首个氢能社会示范区。如皋市发改委工业科科长张军告诉记者,如皋比国内许多城市早4-5年进入氢能产业,先行一步弥补了“三无”的短板,“没有高校,科研方面依然是弱势,想吸引人才,为他们提供‘想法变现’的地方是第一步。计划于9月份建成的国家级氢燃料电池研发检测中心可以实现对氢燃料电池点对、零部件、系统进行研发及检测认证。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吉林大学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购买先进的试验设备,让没有购买实力的科研人员可以直接‘拎包过来’安心研究和试验。” 顶层设计缺失 制约“如皋模式”完善和推广 政府很给力,企业很争气,如皋市发展氢能产业依然没有那么顺利,这是为什么?陆浩认为,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设计是关键。目前,我国氢能产业缺乏独立、完善的支持政策和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环节,尽管如皋的部分企业已具备膜电极生产技术和能力,但关键性能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标准法规不健全,氢能产品测评体系未建立,使得如皋加氢站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了标准不完善、用地及建设审批主管部门不明确等难重重瓶颈。 ▲企业厂区内用站—百应撬装式加氢站。 那么,当前国内城市谋求发展氢能,首先要解决哪些问题?“现在氢气还属于危化品,制氢必须在化学园区,这不利于氢能发展。”陆浩和多位企业负责人表达出了一致的诉求:希望国家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尽快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并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对标日韩德美等主要国家氢能发展战略,建立科学长效的产业发展扶持与激励政策。牵头加强与国际氢能委员会及国外氢能政府间组织和技术领军企业合作,全面推动氢能产业的自主核心技术与装备发展。 在布局氢能基础设施方面,希望相关部委尽快编制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及指南,完善加氢站的设计、审批、建设、运营及监管规范;聚焦加氢站建设成本高、协调难度大、运营不经济等问题,制定和出台具体的加氢站支持政策。 作为县级市的如皋经济体量有限,产业规模化发展,则须依托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事实上,去年4月,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会已经在上海启动,上海、苏州、南通、如皋、盐城在内的多座城市将携手在燃料电池领域增进合作、统一筹划。根据该规划,具有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的城市将串联起来,建立有效的氢高速网络。未来如皋要如何充分利用长三角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氢能产业发展上更上一层楼,还有许多功课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