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锡城院士:夯实智能计算创新发展的基础
2019-05-20 15:15:11 浏览:15392 来源:战略前沿技术
5月17日,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治理高峰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从AI驱动卫星通信的进展、城市安全大脑、人工智能在生物DNA上的应用等多个视角,探讨人工智能的产业融合与伦理建设,以及在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在各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本届论坛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支撑技术”为讨论方向,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卢锡城发表了《夯实智能计算创新发展的基础》的主题演讲。下面为卢锡城院士主题演讲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卢锡城 使能技术、基础平台,智能计算迎来创新发展机遇
在电子计算机诞生70余年来,计算技术一直追求两个目标:一是算得更快,另一个就是计算使用更加方便。早期中国发展计算机的原则是:“借助外援、而不依靠外援,坚持独立自主。引进技术,不单纯购买机器,有步骤地发展我国计算机事业。”据1982年6月统计,全国安装大中小型计算机3503台,其中国产2904台,占比82.9%。进入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后,中国在微处理器技术方面便出现了质的差距。系统硬件退出了核心技术,系统软件也失去了发展动力,使我国长期处于传统基础计算平台发展被动的局面。
智能计算平台分为两大类,即云侧平台和端侧智能平台
云侧由模型训练(学习)和海量智能信息服务(推理)两部分组成。模型训练需要高效能、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推理应用则需要高吞吐率、低时延的服务计算模式支撑。端侧的推理应用需要小型化、高能效、低时延的传感-计算-通信融合的体系架构支撑。随着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兴起,计算能力达到可实用要求,互联网发展也带来了大量可用数据,智能计算迎来了创新发展新机遇。
在新阶段,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探索高效智能处理芯片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通用芯片、半定制芯片、类脑芯片和全定制芯片并存,发挥各有特色。其中,卢锡城院士指出,专用ASCI芯片的能效比明显优于CPU和GPU,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CPU和GPU之和,发展前景良好;
其次,要探索新型体系结构。分析AI计算特点,凝练高效AI计算指令集,面向智能计算的高速互连拓扑,搭建存算一体、算通融合、异质异构计算架构;
再次,要探索高效好用智能计算软件生态,进而打造软硬一体的智能计算生态。目前,在云侧,谷歌、英特尔、华为等优势企业竞争主导地位,在端侧,ARM、高通以及中国的华为、寒武纪、比特大陆等公司纷纷推出智能ASIC芯片架构。
虽然我国软硬件研发能力已有了质的提升,但研发产品竞争力仍然不强。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打造有竞争力的智能计算生态,仍然只注重近期效益,我们就有可能重蹈传统计算产业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