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还需法律革命保障
2019-05-13 12:10:09 浏览:15470 来源:“和讯网”
5月8日上午,由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主办的“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新发展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受邀参会,并发表了题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全文
黄震:大家上午好!我讲一个观点,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是如何实现的。
“赋能”这个词从2016年开始慢慢进入大众视野,2017年、2018年逐渐升温,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高频的热词了。我是较早提出金融科技赋能概念的观察者,今天论坛的主题刚好跟我的研究比较贴合,借着论坛介绍一下我的初浅认识。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相应的金融创新,“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和金融革命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家知道主要是靠商业银行和大规模的企业连接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股份制的发明,能够快速推动大型企业以低成本来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通过风险投资方式实现资本与创新技术迅速的对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出现的金融革命是什么?可能是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也可能是科技金融等。
我们看到工业革命背后除了金融革命之外,还有一重法律革命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每一次工业革命能够有金融科技对接的原因,还在于有一个更底层的法律革命来支持。如果没有法律革命,让相关体制机制能够支撑技术、金融和产业对接,那也不能实现工业革命,所以,每一次工业革命也不得不等待法律革命。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法律人能够参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讨论和观察的依据。
今天我们需要的法律革命是什么?可能中国和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是陆续构建了宪政框架、产权支持、公司体制等等,而中国当代可能要同时全方面重造。中国的四次工业革命现在是集成式或时空压缩式的发生,四次工业革命底层的制度框架:宪政框架、公司框架、产权框架都要重新夯实,这是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在这四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每一次技术都在赋能产业,也在赋能金融,使产业革命和金融革命能够得以实现。“赋能”一词就是在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概念,这个“能”是什么?包含能量、能力、功能等等多种涵义,都在概念使用中先后出现。据我考证,中国最先使用“赋能”这个词的大概是在1973年左右,我们国家在电器中间的一种赋能的技术得以发明出来,检索中国知网可以看到有这个文献。赋能确实就是电器中间的电能如何进行对接传输转移的一个过程。赋能一词第二次热起来是在电子商务即将兴起的时候,大概是2000年左右,方正公司提出要用IT技术为电子商务赋能,李汉生要声称要做一个赋能者。20年前“赋能”这个词再一次热起来。当前是第三次“赋能”热起来的时间当口,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广泛应用,“数字能源”或“数据能源”推动新金融与新产业发展。这次赋能也是技术革命与产业、金融对接的作用表现。
这次科技革命中赋能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把这次科技革命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以前各个科技革命没有仔细区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但是今天我们的互联网IT技术,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在+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称之为化的过程,比如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等,这是一个技术渗透的过程,高技术逐渐渗透变成底层技术。当底层技术渗透到变成一种泛在技术的时候,就使我们各种技术能够有一个匹配对接的可能。
“连接”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关键性的作用,形成了普遍泛在连接,从而使各种主体和设备能够进行能量与数据的传输才能够赋能。因此,泛在技术的同时在生态中各主体上实现是实现技术为金融赋能,金融为产业赋能的一个前提。“连接”曾经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腾讯公司提出了“连接”的战略。各个不同领域的连接,才使金融机构集聚的数据能量可以释放到各个领域,这是+互联互联网的过程,渗透产生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技术渗透到人类社会最底层和每一个单元就会产生溢出效应,技术的溢出效应在我们的研究当中还不够深入。我这几年一直观察中国金融的发展,其实就是享受了技术溢出红利。与过去20多年我们享受的技术渗透红利不同,技术溢出红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颠覆式创新,真正产生颠覆式的结果出来。技术的溢出会重构各个单位的连接,形成新的组织形态,并且产生更大的效能,更低的成本和更普遍的联动。所以“底层技术”这个词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技术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在我们的脚底下,在我们的手中。在由底层技术构建的基础设施上,各方主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新、联动和协作,这是我们观察今天技术创新非常重要的底层逻辑框架。各方主体才可以得以普通赋能。信息数据的能量在我们底层基础设施下面涌动、流通,需要这种金融变压器传导到各个企业和千家万户,这就是金融赋能的价值。
金融可不可以把数字时代或者数字社会积累的数据能源传输和做功?首先是金融科技已经再造了整个新生态和新空间,刚才郑行长已经讲到要打造金融新生态。这个新生态最关键的点,是我们每个人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个赋能者。以前我们说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因为互联网和我们每个人不是非常严格一一对应关系。今天我们每个人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我们每个人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我们的数据镜像、数字画像。而且每个人的连接又形成新的组织,人类社会正在一个重构之中、连接之中和动态的在演化之中。
个人金融首先实现将技术与金融结合起来。移动互联网产生移动支付、移动金融。今后会把个人连接起来,形成新的组织和新的单位,比如新的合伙人,新的公司制,新的社会组织等等,会产生更多的金融形态,To C 转向To B,工业互联网或者企业互联网大家都在加大研究的力度。因为这是互联网生态演化的逻辑。昨天国务院发出了互联网政务的规范性文件,金融未来也会有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To G,为政府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技术赋能的过程是先把数据能量转移到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再转移到实体产业,才会有我们今天提出来的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判断,这个赋能传导过程我称之为赋能链的扩张。过去我们更多讲科技赋能金融,今后金融赋能产业这一过程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金融赋能的前提是我们的数字技术已经泛在,已经沉淀到每一个产业领域和政府组织中,这个才能够使金融赋能各个产业能够得以实现。金融赋能产业都有了很多的实践,我去年主编了一本书,梳理了代表性银行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银行内部,然后再转移到服务的客户方面。比如富国银行通过股权缩短金融科技研发的路径,花旗银行推动数字化银行实现零售扩张等等,这些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了。
金融机构赋能实体经济,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赋能,金融机构不是单兵突击,而是需要相关技术渗透进入到每个主体。技术赋能开始是金融机构内部的实验,逐渐传导到客户群体和各种关系网络中。只有客户实现技术连接,才能够实现金融赋能。
金融科技赋能有很多技术,很多研究者都总结过,如ABCD(分别指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大云平移(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化)等,我这里也列了很多种,其实这些技术还不是全貌。比如马上投入使用的中国北斗系统,它可以民营化了,能够带来的影响将可能是我们难以估量的。比如说我国已经提出了星联网或者星融网,对于整个网络体系构架都会产生巨大的改变,5G技术可能也有更大的影响。
我们要看到,这些金融技术并不是固化的,它们形成的几大板块是不断在轮动和迭代之中的。我们说ABCD也好,大云平移也好,只是一个静态的观察,更重要现在的技术是动态的轮动和迭代之中,我们要把握金融科技的变化规律,必须长期不断的跟进才能够准确的加以把握。
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有四个方面资源。首先是账户,必须有数字化的账户才能积累出数据,这些数据才能观察评价出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进一步来进一步提供资金,所以我称之为四种赋能的资源,其实还有很多资源都可以观察进来。金融科技为什么会产生颠覆式的创新?从大科技企业怎么样跨界打劫可以看出,最重要是它们把数字化的账户迅速从原来的社交账户、商业账户转化为金融账户,这个账户积累的数据可以进行信用评价,可以迭加形成金融服务,这就是它们跨界打劫的主要逻辑。底层的数字化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可以到个人账户、企业账户,形成数据沉积和可跟踪、可挖掘,可以实时动态的更新,这样才能使这种赋能得以实现。
今天金融科技和实体产业的关系正在再造。很多专家从内部视角看到了技术影响和种种金融业务的关系。我从更大的范围观察金融机构和外部的相互关系。中国金融体系包括三种形态:一是正规持牌金融机构,银行是最典型的;二是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比如P2P等等,地方金融办主管的7+4+X等等,新型类金融机构也在互联网化,在金融产业中成为最活跃的力量;三是民间金融,这个古老的金融形态,民间借贷、地下钱庄依然没有消灭,还会长期存在下去,并且也在互联网化。这些金融机构跟商业场景是连接在一起的,才能得以生存,这是金融科技时代金融底层的逻辑。更大的看,整个经济社会正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才使生态中各种关系不断的互动。
中国的金融监管也在这一场科技革命中迅速进行了自我调整,实现了监管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我们看到,赋能链从创新企业、技术公司逐渐进入到金融机构,然后经过金融机构赋能中小微企业和千家万户,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最强大的动力。
赋能链扩展的过程很重要,首先要开放合作,无论是哪一类机构,包括政府也在开放才能进行合作;其次是要相互赋能,不能蚕食人家或者是以邻为壑;第三是应该共享价值,而不是单独侵蚀别人的利益。
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有五个方面要点:
第一要安全筑底。金融科技越发展,越要强调安全,无论是数据、网络还是资金,每一层都必须高度重视;
第二是账户为王。我们强调数字化时候的账户是整个扩展的基础,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的各类企业都必须有数字化的账户,尤其是我们牌照机构靠的是账户的底层支持,才能够绝地反击;
第三要实现数字金融。各种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等都正在数字化,特别是要实现场景和智能平台的支持;
第四要有监管科技保驾护航。过去有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出现互联网金融乱象?就是因为我们的监管没有用技术化的手段,所以鱼龙混杂。今天,“监管科技”和企业内部的“合规科技”已经在逐渐对接之中,这种情况正在改善;
第五是重视全球拓展。今天中国正迎来新一轮全球化,并且推动“一带一路”,通过中国的技术输出,金融服务跟进,能够更好的让金融科技发挥赋能实体经济作用。这样才能助力我们产业变革推动全球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