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攻坚 离不开早筛和多学科融合

2019-04-30 11:50:19 浏览:11534 来源:原创: 王建影 孙婷婷 健康报

1556596148125846.jpg

近日,由北京抗癌协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第六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暨2019北京抗癌协会年会召开,大会同时成立了北京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肿瘤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来自全国大各肿瘤中心的专家,就肿瘤诊疗中的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肿瘤诊疗需要多学科融合

本次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作为国内肿瘤领域重要的学术平台,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以积极推进肿瘤规范化诊治经验和技术、努力促进学科间协作与融合、鼓励肿瘤防治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宗旨,围绕全国及北京市高发肿瘤病种如消化道肿瘤、血液肿瘤、泌尿系肿瘤、遗传相关肿瘤及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等重点领域,探讨如何将先进的规范化诊疗理念普及至基层,惠及百姓。同时也关注医院、学科和医者的发展,为中青年才俊提供更多的参与、展示和讨论的平台。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武爱文:恶性肿瘤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创新性临床研究的有序进行、癌症早期诊断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持续为肿瘤防控提供新理念和新证据,开辟了新思路和新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科的融合。此次北京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的成立,其成员也不仅仅是医生,还有科研人员,以及化学、计算机等领域的工作者,今后还将吸纳人工智能、脑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大家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攻克肿瘤。

精准早筛提高患者生存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杜鹏:肿瘤的预防应该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是早诊,三级预防是治疗,然而现在大多数医院只做了三级预防。今年3月,总理在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数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说明肿瘤早筛已经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对于早筛,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一、肿瘤筛查并非人人都需要做,同时应该挑选发病率高、危害大的肿瘤,这样早筛才有意义。二、早筛对象应集中在发病率高的年龄段人群,一般是指45岁以后。三、应培养早筛医务工作者,因为并非任何医生都能胜任肿瘤早筛工作。四、对于肿瘤早筛的宣教应进一步加大力度,让更多的大众了解早筛的益处,积极防治肿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做癌症筛查对于个体与群体,其意义是不同的。对于个体而言,任何可能罹患的肿瘤都有筛查的意义;而对于群体而言,那些恶性度太高、治疗获益有限同时又很难发现的肿瘤,比如小肠肿瘤,就不适合做癌症早筛查。相反,那些恶性度太低,生物学表现较好的肿瘤,比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同样也不适合做大规模筛查。我们一般建议45岁以上人群应考虑做早癌筛查,但也要考虑肿瘤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例如结直肠肿瘤具有明确的遗传性,高危患者则应从20岁开始就做早筛。至于肿瘤筛查的频率,同样也要因人而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