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先行资源互通,中医药服务“一带一路”正当时
2019-04-24 11:05:05 浏览:10646 来源:原创: 董俊彤 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监测周期(4月13~19日),全网涉及中医药相关信息总计535535条,微博平台为主要信息来源,达334735条信息。“中埃两大学签署建立埃及中医医院协议”成为行业舆情热点。
转载热度前十的新闻如图:
重点事件舆情分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健康管理与服务创新中心与埃及中国大学在国际中医药与功能医学会议上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埃及中医医院一事被新华社首先报道,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健康报等主流媒体争相转发,中国中医、双一流高校等微信公众号在短时间内转载,该事件迅速成为中医药领域舆情热点。
中埃建立埃及中医医院,培养埃及中医药人才不仅满足了当地民众的医疗需求,更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内容。汉代,胡蒜、胡桃等来自西域各国的药材传入我国。隋唐时期,我国的人参、茯苓、当归等药材被称为“神州上药”传入印度,脉诊及麻醉法传入阿拉伯国家。如今,中医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但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理论体系,如何让中医药更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仍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不妨文化先行,搭建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渠道。中医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属性,让其根植在国外民众心中更能让他们爱上中医药。正如埃及中国大学校长、埃及前高等教育部部长阿什拉夫·希哈说的,中国中医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埃及中医医院的建立将助推中医文化走进埃及民众日常生活。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国家传播与推广,能加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
建议资源互通,加强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面向沿线民众提供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理论、服务融入沿线国家卫生体系。以医带药,针对不同国家的药品规管制度,推动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保健品等多种方式在沿线国家进行注册,有助于树立中医药品牌。
让中医药走出去,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圈必不可少。目前,同仁堂、天士力等60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等,年营业收入达8亿美元。中医药服务贸易圈扩大,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亦能带来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并为沿线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此次,埃及中医医院的建立正是近年来落实发展规划的成果之一。我们坚信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商共建共享之下,中医药之花将开满“丝路”,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