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立:数字化驱动中国医疗健康服务的公平与效率建设

2019-04-19 14:25:17 浏览:10772 来源:

智能时代的医疗健康管理,或许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绝佳世纪。

本文来源于”张礼立数字科技管理研究“公众号,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盘古智库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张礼立。

1555655039429973.jpg

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所失, 而且还关心别人所得所失,这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特征之一。 我们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 一般而言,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 就会心理平衡, 可以认为是公平合理。如果比例比别人低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心理不平静,自然比较容易得出不公平的结论。

医疗服务的结果公平与过程公平的基本认识

公平理论最初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其理论的核心理念认为:公平是激励的动力。这种理论的心理学依据认为:人的知觉对于人的动机的影响关系很大。

如果把“公平”分个类,主要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就依据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即启始条件相当。结果公平,指的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之后获得的收获是否具有公正性。过程公平是人们争取个人利益的机会是否接近。

一个社会应该更多关注结果公平还是过程公平,本身就没有一致的看法。对于公平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基本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从医疗服务公平性来看,如果我们假设:认为患疾完全属于先天导致,然后,赞成实施全民免费医疗的思想,就属于结果公平的极端表现。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的话,假设认为由先天的差异引起的疾病对每个人而言是机会均等的话,赞成全民自费医疗的想法,就成为了公平过程的极端。

医疗服务的公平问题属于经济学,在规范性问题的范畴。问题本身又与每个人的道德规范、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平问题始终难以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与管理,毕竟每个人对公平性的理解与认识都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既没有明确的标准去遵循,也没有非常行之有效的衡量与管理手段。

医疗健康服务终究是一个效率问题

效率问题一直是经济分析所长期关注的问题。虽然当代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系统性知识体系,可是对于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的经济分析至今还不尽人意。

我对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的经济分析学习不多,看到的材料也有限。不过,我认为,医疗与健康市场同样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以及行为者追求最大利益化的优化机制。如何提高医疗与健康服务市场的效率终究是个问题。

由于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的服务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信息,在医患之间的不对称性相当突出,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或许可以驱动构建一个平台,让每个人可以有机会和能力方便地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信息。

 数字化服务是必选工具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今,信息科技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数据处理阶段、信息技术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和信息业务的智能化阶段。当今,数字化在组织内部的职责,更多的是进行新的业务,新数字化服务的创新。企业业务以信息数据为基础,并借助信息与数字智能化对外提供服务。

在数字化服务管理中的效率管理更多地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输入,如果你能获得更多的输出,你就提高了效率。通过数字化医疗服务管理就是要使医疗健康资源或管理成本最小化。

随着工业时代快步迈向智能工业4.0时代,所有事物都变得快捷和动态。组织内关注的焦点也从垂直的职能或部门转换到组织内运作的各种水平流程上,同时组织的扁平化和把决策权授予低层员工,使信息数字服务管理成为必然。

《论语·卫买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整治他的工具。办务实的事,为了提高效率,都要准备好工具。从医疗大数据,云化的远程管理平台等, 这些都是针对现有处理能力的反应性活动,评价、监控和调整的数字化工具,是一个优化整体医疗服务绩效的过程和活动,它着眼于效率的提高。

数字化管理科学由于善用分析方法,其结果是越分越细,更重视事务的细节,于是细节管理应运而生,“细节决定成败”的命题成为警示名言。中国古人对细节也重视,但审视的角度和表述的方式与西方大相径庭。

数字分析中,数据是核心基础,分析过程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特别是医疗健康服务的公平与效率,既是定量分析就要拿数字说话。于是科学研究就与数字化,数据库结伴而行。因此,凡科学就必须量化,量化的精确度越高其科学化程度就越高。

 医疗数字化服务要关注安全、互操作性与有效性

当然,优质的服务体验来自很多方面,以医疗服务团队(医生、护士)是否能够以高效精准的获取所需的数据为例。基于目前的医疗服务数字化或信息化的水平,多数情况下,医生或护士要找到非常精准的医疗服务所相关的数据是相当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数据多样性,来自不同报告、工具或数仓,没有足够的数据标签,不少数据处于根本无法搜索的状态。我们需要医疗大数据的治理方法来缩小用户体验差距。

大多数国家的医疗服务都是遵行普世化与选择性服务原则。福利系统的数字化治理与管理覆盖了从社保到体系监管的各项任务。系统、数据、平台的可用性,互操作性和安全性是主要问题,特别是远程医疗与教育中心家庭化的高速发展的未来,问题会更为凸显。

然而,当看到这些主题时,我们不可以孤立地研究它们。互操作性的问题虽然集中发生在医疗与服务供应商之间, 如果我们想过上更健康的生活的话,要让患者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信息,那么我们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必须要有能力,可以确保他们可以信任我们的系统。这样的普世化的信任,也就意味着医疗服务的系统是准确和安全的。

医疗服务市场的公平与公平感

事情一般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仅提供数字化远程医疗系统是不够的,服务中无缝管理患者护理,从诊断到干预再到康复和社会支持都需要全面的系统设计与支持。这意味着跨越众多系统的互操作性。 

供应商和医疗服务提供商需要遵循的重要标准不仅要确保他们将技术风险降至最低,还要确保在发生网络攻击时该怎么做才能在临床上保护患者并防止威胁蔓延远和宽。当远程医疗与医学中心2.0成为未来的新常态化后,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结果公平的思想提醒我们的医疗健康服务,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要为低收入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如果人们由于家庭或个人的收入高低不同,或又因为习惯与文化的偏好差异,愿意尝试不同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并且为此买单的话,质量差异的医疗健康服务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公平的效率表现。

西方科学相信用数据说话,因为数据式显性的看得见的而且可以测评、比较,于是各种参数、指标纷至沓来,再根据这些参数、指标去给管理流程定制标准。定下标准,就可以评估工作是否达标,是否存在误差,然后又考虑怎么可以纠偏和补救误差,这就又导出了控制的管理思想。这样西方文化中的标准化管理和控制理论就呈现在人们面前。

中国人做人办事并不是不重视数量,而是不似西方科学那样对数量有刚性要求,不至于达到精确量化和数字化的程度,而仅仅是做到心中有数,心知肚明而已。凡事做到差不多,恰到好处,有合理的公差即可。与西医在量化上的刚性要求相比,中医更显出其柔性和弹性。心中有数,不说出口,给未来的变数留有余地,这也正反映了中国式的智慧。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度概括了定制标准的重要性。

西方管理科学求真,中华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基石,以求善为主。人心向善,求善事人性化的要求。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中华文化历来重视人的地位,中国管理哲学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求其不一定能达到善的层次,但求善应该以求真为基础和前提,善的层次高于真。

公平与否的判定受个人的知识、修养的影响。即使外界氛围也是要通过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才能够起作用。公平与公平感是两类不同内涵的概念。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专业化的信息与数字管理,通过关注医疗与健康的更多细节来确保我们在医疗数字化转型之旅中继续取得成功,为人民造福。智能时代的医疗健康管理,或许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绝佳世纪。■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