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工作视角看“三农”类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04-18 14:57:02 浏览:14954 来源: 中国银行业杂志
文/张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临汾市分行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秉承普惠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投放,推出了一系列普惠型涉农贷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三农”类贷款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成为制约银行业深耕农业农村的瓶颈,因此对“三农”类不良贷款的分析与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以笔者所在分行为例,笔者日前对分行所辖的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县支行进行调研,分析“三农”类不良贷款结构与成因、对策与措施,为银行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构与成因 1 “三农”类不良贷款总体概述
表1:部分县域支行“三农”类不良贷款情况
截至统计日,该五县支行“三农”类不良贷款合计1101.07万元,占全市“三农”类不良贷款比重1/3,其中次级类贷款202.06万元、占比18.35%,可疑类贷款386.02万元、占比35.06%,损失类贷款512.99万元、占比46.59%。
2 “三农”类不良贷款行业分析
表2:部分县域支行“三农”类不良贷款行业占比情况
截至统计日,从不良贷款额行业占比来看,家居家装、家电、建材销售行业所占比重最大,占比40.09%;其次是种养殖行业,占比20.66%;然后依次是烟酒副食销售行业、初加工型行业、化妆品销售行业及农副产品中药材收购行业,占比分别为9.61%、8.57%、6.20%、5.87%,其余行业占比均在5%以下。现着重对家居家装、家电、建材销售行业,种养殖行业进行分析。
家居家装、家电、建材销售行业。一方面,高资产、重流资、商品库存大、企业经营对资金需求大为该行业特点,因此库存商品周转情况、应收款回款情况、企业再融资能力等是判断该行业是否正常经营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及网购市场的不断完善,网购人群已从城市逐渐向农村普及,网购商品也从简单的服装鞋帽转变为家居家装、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的转变对实体家居家装、家电、建材销售行业起到的冲击不容小视。
种养殖行业。第一,种养殖行业有一定的季节性与周期性,作为农业产业链的初始阶段,对其生产产品基本无议价能力,对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也只能被动接受。第二,种养殖行业受自然灾害及病疫情影响较大,一旦在种养殖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或产生病疫情,该行业基本无抵抗能力,损失较为严重。第三,种养殖行业缺乏相关的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存在市场信息传导不畅等问题,造成在种养产品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加剧了产品市场价格波动。
3 “三农”类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表3:部分县域支行“三农”类不良贷款成因占比情况
截至统计日,从不良贷款额成因占比来看,高杠杆高负债是造成“三农”类贷款不良的主要成因,占比60.14%;其次是生意外投资,占比12.07%;然后依次是环保政策限制及借款资金挪用,占比分别为9.01%、8.17%,其余成因占比均在5%以下。现着重对高杠杆高负债及生意外投资对贷款形成不良的影响进行分析。
高杠杆、高负债。不论是在经济繁荣期,还是在经济下行期,过渡负债必然会导致经营主体的风险积聚,一旦其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下滑、应收款无法回收、他行抽贷等情况,极易造成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经营。所以说高杠杆高负债往往代表着高风险。
生意外投资。一方面,生意外投资会对本经营主体的经营资金进行抽取,影响其正常经营,也会因投资资金不足而进行融资,造成其过渡负债;另一方面,会产生较多应收款或债务纠纷,容易拖累经营主体的正常经营。
对策与措施
从上述数据及分析来看,该行的五个县支行“三农”类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家居家装、家电、建材销售行业以及种养殖行业,不良贷款成因主要为高杠杆高负债以及生意外投资。为更好地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做大做强城乡信贷市场,减少“三农”类不良贷款的产生,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贷款管理方面
强化总结,做好信贷人员间交流。作为刚入职的信贷客户经理来说,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行业的认识。信贷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部门晨夕会时间,对每日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检查中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达到团队共同分析问题、分享经验、协同成长的目的。
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强化各环节之间履职。信贷业务中,流程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贷款申请、受理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贷款回收与处置等信贷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对于各环节之间的履职要做到尽职尽责,做到无缝衔接,最终达到“风险可控”的目的。
2 贷前调查方面
严谨有效的贷前调查是信贷风险防范重要环节之一。简单来说,贷款调查就是对贷户“软信息及硬信息”的获取。软信息主要包括贷户的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性格、不良嗜好、他人评价、社会地位、还款意愿、经营经验、贷款用途等,硬信息主要包括贷户经营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现金流等。严谨有效的贷款调查能使贷款风险敞口前移,分析与筛选优质客户。
贷款用途。贷款用途的真实与否,是保证一笔贷款能否正常还款的重要前提。对贷款用途真实性、合理性的调查分析,一方面,要听取借款人对贷款资金使用的规划,分析其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要从贷款用途合规性、资金需求时间点、行业特征、借款人经营规模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验证其贷款资金使用规划是否真实合理。
原始投资与资本积累。对原始投资与资本积累的调查是验证借款人真实实力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应对借款人原始投资资金来源进行重点调查;另一方面,应将借款人近些年经营收入、支出情况与现资产、负债状况对比分析,以此来确认借款人现有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应收、应付款。一是对应收款的调查,除对应收款的金额、账龄、回款周期进行核实外,还需重点对应收款的集中度、欠款方还款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二是对应付款的调查,一定要遵从“闻则计入”的原则。
隐性负债。隐性负债始终是贷款调查的难点,除需对借款人近年经营收入、支出情况与现资产、负债状况对比分析外,还需通过第三方验证其是否有民间融资及融资规模等。
合理授信金额。过度授信容易造成资金挪用,授信不足会促使其通过民间融资进行补充。因此,一方面要结合借款用途分析借款金额是否合理,是否与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融资规律、融资时点匹配;另一方面要结合借款人的收支情况确定借款金额,一定要做到两者相匹配,正所谓“有多大能力,放多少贷款”。
征信报告。一是近半年内征信查询次数,若借款人近半年内因贷款审批及信用卡审批查询征信次数过多,尤其是查询后并未授信的借款人,应引起重视;二是信用卡使用,若借款人信用卡长期处于满额度使用,有可能借款人经营资金已经十分紧张;三是对外担保,要对借款人对外担保贷款的代偿性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一旦代偿极易造成借款人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
负债承受能力。不论是在经济繁荣期还是在经济下行期,过度负债必然会导致经营主体的风险积聚,所以在贷款调查时要将借款人的资产规模与负债总额结合分析,分析负债对其经营的影响程度以及借款人的负债承受能力。
违约成本。一般情况下,违约成本主要集中在家庭因素和生意因素两个方面。在家庭因素方面,已婚者通常比未婚、离异或丧偶者违约成本高,有子女者通常比无子女者违约成本高,有住房者通常比无住房者违约成本高,本地户籍者通常比外地户籍者违约成本高,社会声誉及评价越高者通常违约成本更高等。
在生意因素方面,经营年限越长者通常违约成本更高,经营地年限越久者通常违约成本更高,较依赖黏性客户者通常违约成本更高,变更经营场所较难者通常违约成本更高,变更经营场所对生意负面影响较大者通常违约成本更高,盈利状况较好者通常违约成本更高等。
总而言之,信贷调查人员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提高观察力,将贷前调查做足、做扎实,并将通过调查获取的各项信息加以分析和判断,才能更好的控制信贷风险。
3 贷后检查方面
贷后检查是贷款全流程中重要环节之一。银行通过全面的贷后检查管理工作,一是及时发现早期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二是综合判断信贷客户未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其对银行业务的价值定位,明确银行对其未来的信贷支持。
三是促进借款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四是发现自身在经营、审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