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要发挥就业的“稳定器”作用

2019-04-17 14:58:28 浏览:11942 来源: 中国政协杂志

1555484269910294.jpg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保障就业已成为国际上发展经济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就业形势,2018 年 7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列为需要重点做好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更加凸显。经济增长源于有效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扩大再生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持续增加,则依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就业正是确保居民拥有工资性收入、拥有持续购买力的保障。因此,稳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发展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稳定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目前我国就业局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8 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8%,降至近年来的低位,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也应看到我国就业压力仍不小,2018 年新增就业 1361 万人,近似荷兰人口,超过希腊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长期、艰巨、复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产能过剩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会带来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失业,这也是国企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具有解决失业的制度优势。当前各方面的政策不少,但问题也不少,有短板、有瓶颈,有效地落实难度不小。政府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 15 条意见,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针对性、具有持续性、体现创新性。企业要增强稳就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稳就业”上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有以下几条建议:

加强业务创新,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要注重向实体经济、高质量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岗位,通过建立创新机制、就业基金等方式,支持自主创业。企业不能不负责任地推向社会,谋划创新业务的同时,也要谋划和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同步优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结构性平衡。

提升职工交流转岗的承受力,减少人力资源流动的摩擦系数。加强教育引导,使职工理解交流转岗的必要性,减少摩擦失业。通过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使职工接受培训成为常态,提升职工素质和技能,可以在更广的领域实现再就业,增强职工就业及职业转换能力,提高职工安置时的就业率,你服务于我,我服务于你,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到企业。对于能够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的产业、企业,以及稳就业做的好的企业,落实税费优惠、奖励和补助,而不是简单地依赖固化劳动合同,要支持企业发展、扩大规模,提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工会发挥积极作用,三向发力,督促政府政策到位,监督企业落实稳就业责任,协助企业稳就业,引导职工学会维权,确保职工得到合理安置或补偿,为实现稳就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