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春天这几种药你是否知道

2019-04-12 17:19:25 浏览:11438 来源:说健康论文化

春季万物复苏,草木发芽。由于人的体质特殊性接触到花粉、微生物后会出现皮肤瘙痒、喷嚏等过敏现象,春季也成为过敏症状的高发期。对于那些容易过敏的人,更应该加强抗过敏措施,如适当的用一些护肤品来保护皮肤抵抗过敏,也可以从饮食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增加肌体的抵抗力抵抗过敏等等。

29.webp.jpg

但是过敏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加上我们对过敏反应的不同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会出现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症状,过敏厉害的时候还会出现喉头水肿、气管和支气管痉挛及肺水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威胁到我们生命。这时候我们如果在身边常备些抗过敏的药物是很有必要,也可以帮助我们平安躲过这个严重的过敏季。

临床上我们常备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四大类:抗组胺类药物、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类药物、钙剂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每一大类里都不止一种抗过敏药物,名称更是五花八门,今天我们就给朋友们介绍几种常用、常见的抗过敏药。

30.webp.jpg

氯雷他定。是第二代的抗组织胺药物。用于过敏性鼻炎、急性或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本品可空腹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抗胆碱作用也较轻微,偶有眩晕、头痛、疲劳和口干等,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轻微。

商品名百为坦、开瑞坦。是我国目前常用的另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

近年研究证实,氯雷他定和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一样,偶可导致心脏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西替利嗪。是一种抗过敏药。是第二代H1抗组胺药,为长效的具选择性的口服强效抗变态反应药。该药以其疗效显著和副作用较少已成为第二代抗组胺药中的主要药物,也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商品名西可韦、赛特赞、斯特林、仙特明等,

其副作用主要包括轻微的镇静作用、口干,偶尔出现头痛和眩晕等。西替利嗪的心脏毒性明显小于特非那丁、息斯敏和氯雷他定。

非索非那丁。直接用其治疗过敏反应,可免受药酶代谢而消除对人体的心脏毒性,就是根据特非那丁的这个特性,在1995年德国hoechest marion roussel 药厂最先研究开发了特非那丁的活性代谢产物——非索非那丁,并于1997年获FDA批准,由于该药没有心脏毒副作用,被某些学者认为是高效、长效、低毒特点的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商品名太非,非索非那丁没有嗜睡和困倦等副作用。常规剂量的副作用有口干、头晕,偶有头痛和恶心等。没有发现非索非那丁有心脏毒性,也无抗胆碱作用和α1-受体阻滞作用。

目前,将非索非那丁划为孕妇用药中较不安全的C类。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芙必叮,是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一个第三代抗组胺药,其药理作用与氯雷他定相似,但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少。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具有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由于临床资料较少,暂时不推荐用于12岁以下儿童,哺乳期妇女和妊娠期妇女也应慎用。

左旋西替利嗪。首先于2001年在德国上市的第三代抗过敏药物,它用药量少,毒副作用较西替利嗪小,而继承了西替利嗪起效快、抗过敏作用强的特性,在体内很少被代谢,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是理想的H1受体拮抗剂,是西替利嗪的替代品。

无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未发现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定、阿斯咪唑等)所具有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美国将之划定为孕妇用药比较安全的B类,可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临床用于儿童(包括婴儿)也是安全的。

阿伐斯汀。商品名新敏乐、新敏灵。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疾病、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症状性皮肤划痕症、胆碱性荨麻疹、自发的后日性寒冷感冒荨麻疹、湿疹痕痒等有不错疗效。该药副作用较少,仅有极少数患者有嗜睡副作用,偶可引起皮疹。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