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丙南:用科技服务首都生态建设

2019-04-03 16:02:29 浏览:11570 来源:中国林业网

作为一名“80后”,北京市林业科技推广站科技科科长孟丙南从事林果科技推广工作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他几乎走遍了北京的所有乡镇。

入职以来,孟丙南始终将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第一职责,先后参与完成科技推广项目10余项。他还同林业科技推广站科技科的同事们建立了各类林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区2万亩,培训林果科技人员和林农2000余人次,努力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工作中,孟丙南发现北京种植的枣树品种很多,但存在裂果、易染枣疯病、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他申报并主持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部门项目“枣优良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新品种选育”,对丰台区枣新优品种示范园现有的200余份枣优良品种资源的生物特性、果实品质进行了科学评价。为做好物候期评价,他经常一大清早赶到基地,逐株观察记录每个品种的物候特征,这样走一圈下来要三四个小时。孟丙南还从山西、河北等地引进枣优良品种110余份,嫁接苗木1万株,种质保存率在90%以上。第二年,他指导林农用优选出的优良枣种质资源,在门头沟区斋堂镇建设了枣优良品种示范园50亩。

为全面掌握北京市核桃遗传资源分布及利用状况,北京市开展了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工作。2015年-2017年,孟丙南组织科技科工作人员对门头沟、房山、平谷等8个区的核桃遗传资源进行调查编目,实地走访调查了30个乡(镇)117个村。他们共调查核桃农家资源420余份,采集图片6300余张,测定各类指标数据6700余个,形成了《北京市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目录报告》,为今后北京市以及全国的核桃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孟丙南还提出了乡土专家服务周边低收入户的理念,组织乡土专家充分利用其技术特长,扶持周边低收入户科学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组织林果科技培训会、研讨会等10余次,培训林果科技人员、林农2000余人次。 

自北京市全力推进平原造林工程建设以来,绿化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平原造林区养护工作的开展,如何开展平原造林区抚育经营、合理处置利用修剪废弃物、将平原绿化新造林培育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等成为林业科技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提升平原造林区生态经济效益,孟丙南带领科技工作人员在延庆蔡家河平原造林区建设了3000亩生态经济型地被植物栽植示范区,并在总结20余种地被植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林花、林药、林游地被植物栽植模式技术。孟丙南告诉记者,生态经济型地被植物栽培模式通过复合经营能更有效地改善林下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而林下经济建设能够促进本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改善,构成自然界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林下栽植万寿菊为例,孟丙南算了一笔账:万寿菊每亩可采收菊花2000公斤,每公斤销售价按1元计算,每亩可获得毛收入2000元。

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平原造林质量,孟丙南组织科技人员参与建设了大兴区榆垡平原造林区1500亩多功能经营示范区。他们通过筛选目标树、疏密、补植多树种等措施,促进平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北京开展平原地区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技术模式。

为提高城市副中心乃至全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孟丙南等科技人员在通州区平原造林区建设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示范点4处,示范面积3000亩,废弃物处理后得到的产品主要为生物肥和有机覆盖物。示范点通过引入智能控制式堆肥装置技术,大大缩短园林废弃物堆肥分解腐熟周期,在仓体内进行粉碎可极大地减少扬尘,实现高效环保处理。示范点推广生产的有机彩色覆盖物可起到美化环境、抑制扬尘、保温保湿的作用,还可以缓解降雨等对地表土壤的侵蚀作用。目前,项目区实际收集废弃物约1900吨。其中,1000吨废弃物可生产生物堆肥产品约500吨,若按每吨350元计算,经济价值为17.5万元。900吨可生产有机彩色覆盖物产品300吨,若按每公斤5元的价格计算,经济价值150万元。

此外,孟丙南编制了“北京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目录”,参与起草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快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置的意见”“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促进园林绿化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等意见建议。他还参与市财政和市科委重点示范项目“北京杨柳飞絮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与园林绿化剩余物协同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用科技服务全市园林绿化重点工程,探索首都园林绿化发展新方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