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无浊:信息化铸就“沁河源、油松乡”的防火长城

2019-03-28 15:15:32 浏览:14030 来源:中国林业网

沁源,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太岳山腹地的一颗绿色明珠,因其广袤的森林、起伏的山峦、亘古传承的生态意识,而得名“三晋生态第一县”。作为一名务林人,我生于斯、长于斯,并有幸投身于森林防火事业,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沁源全县国土总面积2549平方公里,林地总面积318.6万亩,森林覆盖率56.7%,林木绿化率为70.77%,森林蓄积7942421立方米,位居山西省首位,是全国著名的“油松之乡”。我退伍转业之初在乡镇参加工作,与山林为伴,之后历任森林消防队队长,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在经历过无数次危险的林草火情扑救之后,切实感受到了林业信息化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大作用。

33.webp.jpg

传统之殇:全民皆兵勉力构筑防火墙

油松,中国特有树种,树干挺拔苍劲,不畏风雪严寒,四季常青,姿态优美。但在护林人眼中,因其油脂含量高,极易“火烧连营”的特性,成为重点看护对象,尤其是在沁源这个“油松之乡”,大面积的油松林成为森林消防队员们时刻放不下的心头重担。十几年前,我们的防火工作依靠传统防火措施,基本以人力徒步巡查巡护为主。我们的工作方式是“万枚红袖章,流动防火墙”、“天然林家庭托管”。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县,为确保全县220余万亩森林资源安全,在天保一期工程时我们采取人海战术、人民战争的形式,县、乡、村三级联防,人人佩戴红袖章,筑起流动防火墙,一旦发生火灾,全县人民参战,无论市民、村民还是森林消防队员,全民出动抢险救火,虽然人们的救火意识以及行动都非常积极,但是在较大的森林草原火势面前,技能与装备相对薄弱的非专业队伍应对起来比较吃力。那时候的林业信息化体现在手机的应用上,在智能手机还未出现的年代,手机短信、移动通信就已经是相对便捷的工作手段,能及时联络上各路人马。这种传统的森林防火模式,往往会有发现不及时、处理难到位、延误扑救火情最佳时机的情况发生,而且还劳师动众造成较大的救援成本。

34.webp.jpg

困则思变:专业队伍网格化巡查巡护

2008年,以沁源县政府官网为平台,以县林业局支网为依托,建立了沁源县森林防火对外门户网站,领导责任全面公开,火情动态及时上传,扑火预案深度完善,火灾案件实时通报。科技的进步加快了防火工作的步伐,2012年,县政府在身处贫困县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一次性投资1000余万元,以林业信息化为指导,配备专业基础设施,组建了沁源县首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按照“精准编组、精细管理、精确动员”的思想,积极创新运用“互联网+”模式,在林业局系统内部建设自动化办公平台,架设自动化办公系统,探索走出了沁源县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专业消防队网上考勤、教育培训、车辆管理、信息共享、队伍建设的新路子。组建8年来,按照“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基本思路,有效整合资源,集聚优势,精准抓建,打造出林海拳头尖兵,得到了“指挥关系理得顺,教育训练抓得紧,精神面貌赛连队,作用发挥过得硬”的高度评价,成为了地方党委信任、军事机关倚重的拳头力量。试点经验作为长治市“互联网+民兵‘三精’建设”重点内容在全省推广。

35.webp.jpg

沁源县的森林防火工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县财政逐年投资近20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配置专业通讯器材、增强队伍建设。森林消防专业队装备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网格化巡查巡护得到有效落实,为守护一方净土,保护一方平安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赢得了“森林卫士、钢铁战士”的广泛赞誉,多次迎接省、市等上级领导的检阅指导,赢得了高度评价。森林消防队在救火专业性能上已经赢得了很多肯定,但是结合多年防火工作经验,如果能防微杜渐,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点,并及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防火工作预警就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森林防火工作也必将面临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智慧兴林:预警监测全方位实时监控

近年以来,沁源县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依托沁源的生态优势,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构建林业生态建设新体系。2018年,沁源县委县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破解森林防火工作点多面广、及时定位难的问题,将建设森林防火现代化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沁源县山大沟深,防火通道建设滞后,2018年,县政府投入1500余万元着力补短板,强基础,利用GIS技术系统,建立起地理信息数据库,将通过GPS和PDA采集到的坐标数据系统分析森林资源分布情况,科学合理的建设森林防火通道和瞭望塔。全县共新建防火通道248.5公里,改造和扩建防火通道183.2公里,建设了202处双光谱森林预警监测试点。试点建设区装备了双光谱森林预警监测、巡山护林人员定位监测平台,充分运用遥感影像、GPS定位、网络监控、大数据、图层软件分析等现代信息化科技手段,实现了森林资源“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做到无盲点、全覆盖。在试点建设成功运行的前提下,未来将全面推开森林预警监测点、检测指挥平台、GPS定位系统建设,开展专职护林员信息化培训,形成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全覆盖的新局面。

双光谱森林预警监测,利用设置在各主要山头瞭望塔的监控探头,对全县森林资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林区动态,为及时发现火情、准确定位、迅速扑救等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护林巡山监测信息系统。采用GPS定位技术,对全县1100余名护林员的巡山护林情况进行定位监测、路线指导和信息统计,实现了精准掌握评估全县巡山护林工作动态、巡护路线科学无重叠。预警监测系统的建立,改变了巡山监控监测的低效局面,与传统定点巡山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相比,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利用GPS定位和软件数据统计分析技术,随时可对全县1100余名公益林护林员的护林巡山路径、时间、位置等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结合。

处置火情的过程中,通过双光谱森林预警监测设备可以准确观察风向的转变,风速的变化,确定火头的实时方向。通过GPS定位仪可发现扑火队伍是否处于危险地带,对于通过定位监测平台下达最终正确的决断性命令至关重要。

从以人海战术“肉搏”的防火救火,到训练有素的专业消防队伍,到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的防火监控系统,沁源的务林人在感受到防火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之外,更加增强了我们以保护生态本底为己任的信心,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责任,在机构改革中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断线,坚决守护住每一片林地,用心呵护好每一片绿色,共同铸造林草事业的辉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