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控中心的两大重任:监测和干预

2019-03-22 16:38:07 浏览:9698 来源:健康中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3月21日在北京天坛医院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南方都市报记者:

想请问王院长,您怎么评估一个质控中心确实发挥了对一类疾病或者一个疾病的质量提升的效果?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成立一年之后,发现了哪个疾病的诊疗问题,应该怎么样改善?

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

国家质控中心的第一个作用是监测作用,要监测我们国家医疗质量的基本现状,发现短板、发现问题,这是它的第一个责任。在神经系统疾病质控里面,这个质控中心做的最长时间的是脑血管病质控,做了十年。十年以来,也基本找到了中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的两个最重要的短板,一个是血管再灌注治疗,就是溶栓,我们在全球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二是合并房颤病人的抗凝,因为大概10%到20%的脑血管病人会有房颤,其他的八项指标基本上和国际上是持平的,也就是说80%的指标和国际上先进国家是一样的。

质控中心第二是要进行干预,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这只是一个开始。干预主要是几个:一是调整国家质控指标,所以国家质控中心的重要责任是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建议国家医疗质量指标制订和更新,关键绩效指标的调整。去年我们更新了大概10项左右的国家质控指标,为每一个省级行政部门做医疗质量监测的时候提供一个依据。二是提供一些医疗质量改进的经验。去年我们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正式的通过改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颁布的医疗质量指标,可以使中国脑血管病人的1年复发率相对降低了28%,致残率相对降低了26%。这个研究是去年6月份发表在美国医学会《JAMA》杂志上,这也是国际顶级医学杂志的第一篇医疗质量改进的文章。三是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一些工具,包括传统的PDCA、品管圈的工具。目前国家质控中心也在使用刚才焦局提到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脑血管病治疗,到天坛医院看病,我看病的时候,同样的核磁,不同医师,看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这是医疗质量需要规范的过程,专家看到的是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大多数基层大夫看到的只是梗死的大小,出血点在哪。为了让高质量的医疗普及到社区,普及到基层医院,今年国家质控中心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辅助治疗决策系统,也就是常说的CDSS。CDSS预计在6月份会在全国质控哨点医院试用。安装这个系统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告诉你这个病人的病因是什么,发病机制是什么,下一步应该优先选择什么样的医疗,哪些医疗是国家质控重点关注的医疗指标,而这个指标的循证证据在哪,要跟知识库连接起来,这个系统也是国家质控中心为全国质控哨点医院提供的下一步的工具。

谢谢。

主持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

时间关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今天的三位嘉宾,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