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峰:给医务人员合理报酬和社会尊重

2019-03-18 17:32:43 浏览:15020 来源:王虎峰 健康报

41.webp.jpg

2019年的两会顺利结束了。对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在内的,从两会上传递出的关于医改和健康的内容,我最大的感受是政府在医改板块的工作安排非常扎实,对居民和患者的照顾政策切实具体,几乎包括防病和看病的全部环节。其中,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改的工作安排共有438个字,12句话,其中直接涉及患者和居民利益的就有8句话,332个字。

在为居民和患者得到更多健康福利而高兴的同时,我也不由地想起了一位留学生在海外就医经历的旧闻。文章情节如下:

某留学生在美国读书时胆囊结石发作,先去一家社区私人诊所做了B超,但至少要等2天才能拿到结果,她只能先配点止疼药控制。随着疼痛加重,3天后的晚上,她又去附近的医疗机构看急诊,却被告知至少要等7个小时才会有医生接诊。5天后,她还是没能拿到B超结果,忍不了的她到了另一家诊所花费100美金加急做了B超,结果显示需要手术治疗,于是她到医院预约手术,却再一次被告知预约专科医生至少要等4个月,手术费在4万元~6万人民币之间,而且医保不能报销。已经疼到崩溃的姑娘无法再等4个月,决定回国治疗。她坐上飞机回国,并挂上了一家医院的门诊,仅仅2天就被送进手术室,半个小时的手术圆满结束,术后医生又实施了快速康复,6个小时候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手术后第3天,姑娘顺利出院。出院结账单费用不到1万元。文章的标题以及结论是:急诊送进国外医院,才发现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道歉。

我同意应该客观认识不同医疗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应该看到中国医疗制度的患者优先政策是比较不错的,至少在急诊和预约诊疗方面比国外的好。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医生和患者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不能兼顾两者利益的话,就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在这里,我不能不想起那些辛劳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想起那些尽职尽责提供健康和医疗服务的广大医务人员,也就不能不提到医护人员的薪酬问题。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涉及医务人员待遇的政策几经反复后,并没有体现在文件中,而是提出了“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注意,这里没有提及医疗机构工资薪酬的总量问题,没有提及待遇提高问题,只是提及了考核,实际上各医院基本上一直是这样做的。

直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这时,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才正式提上工作日程。也就是说,新一轮医改启动6年后,才真正地提及薪酬制度的改革,但也只是提出了原则意见,并没有具体执行政策,还是无法真正落实。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进行了强调,这直接推动了2017年初《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将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当时提出的试点范围是: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各选择3个市(州、区),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各选择1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进行试点。

2018年,人社部等四部门进一步发布了《关于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提出“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扩大试点范围,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积极、自主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除按照《指导意见》明确的试点城市外,其他城市至少选择1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至今,还有很多医疗机构不在试点的范围内。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年总诊疗量84.2亿人次,出院2.6亿人次。如此庞大的就医数量,与之相对应的医生只有358万人——其中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居民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及时获得,离不开所有医务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

最后,我借上面那篇文章的标题立意来说一句话:我们欠中国医生(医务人员)的不仅是一句道歉,而是要给予应有的合理报酬和社会尊重,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