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 | 设立“国家版图日”,这些内容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2019-03-18 14:24:37 浏览:1328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全国政协委员王春峰李朋德王权联名提案建议设立“国家版图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王春峰,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联名提案建议设立“国家版图日”。 国家版图是一国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体现了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 提案指出,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联动的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的组织体系,开展了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媒体、进社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等系列活动,有力地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国家版图意识。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应用的不断增多、地图市场的繁荣发展,错绘国界线、漏绘我国重要岛屿等“问题地图”依然存在,且快速传播,部分地图登载了不宜公开甚至涉密的内容,损害了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提案指出,从2017年我国开展的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看,全国共下架、查封、收缴的“问题地图”产品达30.7万件,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达330件,“问题地图”的体量很大,而且多发于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端。从10余年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情况看,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局限于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的部门性宣传教育活动,平台不宽、影响不大、覆盖面不广、送达率不高,部分单位和个人国家版图意识仍然比较淡薄,缺乏辨别“问题地图”的能力。 为此,提案建议,参照“全国土地日”“中国航天日”等,设立“国家版图日”,打造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平台,促进全民从历史长河、全球视野、国家意志中了解国家版图,不断培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记者 乔思伟)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建议以改革破解农村宅基地管理难题 “当前部分地区农村宅基地存在‘批不了’‘管不住’‘退不出’等乱象,导致违法建房问题无序蔓延,亟须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强管理。”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建议,用改革的方法综合施策,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保障农村群众“住有所居”的刚性需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让广袤乡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陈建军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也为彻底解决农村宅基地“乱象”提供了实践基础。目前,宅基地管理仍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批不了”,农村群众合理的宅基地需求无法保障。近几年,广西部分农村群众面临因家庭分户、子女结婚等原因,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却无法申请的难题,个别地区宅基地审批甚至处于冻结状态。以广西北流市为例,2017年~2018年该市农村人口增加了2.8万,但仅审批宅基地208宗,批不了的原因是“无地可批”“无钱可补”。在陈建军看来,虽然广西对农民住宅用地实行先使用后核销制度,用地指标给予足额保障,但审批中涉及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仍需地方解决。宅基地审批如涉及耕地,需缴纳占补平衡费用,地方政府无力承担,也让农村群众“望而止步”。 二是“管不住”,农村群众违法建房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以北流市为例,2016年~2018年违法建设用地图斑高达8314个。其中,农村群众违法建房图斑达4009个,占违法图斑总数的50%。“农村宅基地需求和供给严重失衡,批不了导致农村群众‘被迫’违法,经济利益驱动又导致农村群众主动违法,致使农村违法建房呈失控状态。”陈建军认为,地方政府制止查处违法建房力度不够,农村集体组织的管控能力较弱,使得宅基地监管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三是“退不出”,农村宅基地普遍“两头占”。目前,部分地区存在“一户多宅”现象。受“返乡养老”“祖宅情结”和笃信风水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农村群众不愿退出老宅。同时,也缺乏宅基地有偿退出的经济平衡机制。因此,如果没有区域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单纯的宅基地有偿退出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从而无法推动。 对此,陈建军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着眼以疏为先,保障农村群众的合理宅基地需求。首先,建议国家层面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统筹,由自然资源部门统管统编,坚决避免“政出多门”,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尤其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多规合一”的方法,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科学划定村庄集中居住区,适度引导农村群众相对集中居住,让宅基地审批有规可依,对农村群众合理的宅基地需求应保尽保。其次,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复垦废弃或闲置宅基地,将复垦出的耕地指标优先用于本乡镇内村庄规划划定集中居住区的占补平衡,降低宅基地审批费用。再者,鼓励地方政府提出个性化宅基地保障方式,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对保障内容进行调整,可由“一户保障一块宅基地”调整为“按户籍人口乘以人均保障面积”。 二是着眼严防严管,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全方位体系。要强化土地执法,提高土地执法的权威和手段;要强化村庄基层治理,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集体组织的权威度和影响力,加强村民宅基地自治自管能力;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主体的违法建设区别对待,逐步消化解决。 三是着眼改革推动,建立宅基地退出的经济平衡机制。要探索开展“新宅发证、老宅退出”,在引导农村群众将老宅主动复垦的前提下,将违建的新宅合法化,予以颁发不动产证。要建立宅基地退出的经济平衡机制,将农村宅基地退出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结合起来,引导宅基地有偿退出。 四是着眼宣传引导,营造宅基地合法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开展宅基地合法合理使用的宣传,引导农村群众树立符合城乡经济发展规律、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宅基地使用观念,增强农村群众的守法意识。 (记者 黄尚宁)
全国人大代表杨恒俊建议 加强规划引领保护长江岸线生态资源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保护长江岸线生态资源的建议,呼吁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岸线资源整合,科学利用与保护长江。 长江岸线资源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条件,发挥着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长江岸线既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动机”,也是长江生态安全的“高压线”。但长期以来,对长江岸线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已经让长江不堪重负。 对此,杨恒俊建议:一是摸清家底,全面掌握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状况。开展全面深入调查,对长江岸线总长、主航道岸线长度、冲刷岸线长度、淤积岸线长度、稳定岸线长度、-5米以上浅水岸线、-5至-10米中深水岸线、-10米以下深水岸线、已开发岸线、码头及仓储占用岸线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脉问诊。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岸线资源整合。强化长江岸线开发与保护规划的引领作用,突出绿色可持续发展,形成各种规划要素合理衔接、相互协调、没有矛盾的多规合一“一张图”,将沿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高度集成、高度吻合到一张规划图上,然后以此为纲领制定沿江园区、行业等相关规划。进一步提高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的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较低的生产企业在长江岸线布局,提升岸线开发的投资强度、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益。推动长江岸线港口资源整合,及时解决岸线使用过度碎片化问题,着力提高岸线开发的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 三是合理划定各类岸线,科学利用与保护长江。科学划定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及生态岸线,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江岸线利用与保护格局。对开发前景良好但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应该予以重点保护。部分开发程度较高,威胁水生态健康、威胁饮用水安全、影响城市景观、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岸线重点做“减法”,进行重点改造,开展更多的岸线“留白、留绿”工程。 四是严控生态红线,确保自然岸线的保有率。充分考虑已有自然保护区、水质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水源地保护区、不稳定岸线等空间分布,进一步考虑水生动物栖息地、河流生境、滨江湿地等生态功能,划定长江自然岸线保护红线。加强已有法定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明确长江岸线法定保护范围,建议扩大长江岸线保护范围到两侧陆域2~5公里。以生态红线为核心,结合长江自然岸线的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提升长江自然岸线比重。 (记者 焦思颖)
民进中央建议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纳入国家战略 大量的工业化开采产生了体量巨大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革命已成为21世纪前沿性的战略主张。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带来了《关于强化地下空间开发》的提案,建议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纳入国家战略,尽快制定地下空间世纪工程整体规划。 提案指出,我国地下空间体量约200亿立方米,目前,地下空间发展较为滞后。另外,地下管廊、地下洞库、城市地下供排水系统严重滞后,这些落后局面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影响到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此外,我国尚未制定地下空间整体规划和政策法规,没有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地下空间资源管理滞后,地下浅层布局过密、负荷过重,地下空间深层利用不足,造成深浅层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综合开发利用和整体效益。 对此,民进中央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纳入国家战略,尽快制订地下空间世纪工程整体规划。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强化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引。 二是组织重点攻关研究,建设技术支持系统增强实施支撑力量。组织筹建中国地下空间规划研究机构。遵循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及科学研究与产业试点并行的原则,围绕军事物流、国防工程和国防动员3个方向,建设综合运力、地下空间配套、二维码标识管理、北斗导航定位等技术支持系统,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三是选择重点地区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面实施。以山西省、河北省为试点地区,围绕能源、物流(危险化学品)、地下国防工程、经济与国防动员、地下农业实验区、地下旅游特色区、第四代住宅工程、地下生命科学(HGH)八大应用方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示范工程;组成产、学、研结合的地下空间研究课题组,缜密进行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