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这个话题,代表委员们有话说!
2019-03-11 16:47:02 浏览:1215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区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关于这个话题,来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工作
谈到在青少年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表示,在青少年人群中重点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理念、热爱科学和钻研科学的思维素养以及“医者仁心”的道德情怀,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小学的科学实践活动。因此,王欢建议,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工作。 王欢提出,一要对中小学健康教材进行修订,将中医药文化系统纳入中小学课程。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研究,增加中医药文化进入课程的比重,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研究设计中医药故事、中药种植绘制、食疗养生等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文化教学内容。 二要认真讲好中医药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民族自信。中医药文化要进入中小学教育,必须避免照搬晦涩深奥的理论和古典文献介绍相关知识,应通过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故事和典型案例向学生传授。 三要探索、研究如何配好中医药教师,以保障知识传播的科学性、系统性。中医药文化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需要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由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中医药领域的专家人才公开推荐库,便于中小学能够找到并聘请适宜的教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应针对中小学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相关培训;由此,可以丰富中小学普及中医药文化的教师人才来源。 四要建立中医药特色班级,鼓励开展特色化活动。鼓励对中医药文化有兴趣的班主任老师建立中医药特色班级,将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成立种植、宣传、制作等相对专业又有机统一的小组。 五要搭建中医药学习平台,广泛设立学习实践基地。建议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文化主管部门设立一批对中小学和社会开放的中药种植基地、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中医医院、中医药博物馆等作为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的实践基地,便于中小学生接近、学习、实践中医药文化知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司富春:加强中医药文化进课堂顶层设计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健康素养的重要措施,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司富春眼里,这充分反映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司富春认为,尽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得到了社会多方的支持,目前全国也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探索性或试点性地开展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进程。 比如,中医药进课堂缺乏系统完整的顶层设计。如何协调文化课知识与中医药知识之间的平衡也是中医药进课堂的一大难题。同时,适合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中医药教材、课件、教学道具等也有待普及和完善。 师资力量不足是中医药知识进课堂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中小学教师通常不熟悉中医药知识,而具有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或教师又不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特点。 对此,司富春建议,要加强推进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顶层设计,教育部可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领域专家学者尽快开展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规划、教学大纲、教材编制、师资培训、教学模式研究等工作;要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方式方法,将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切入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相关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鼓励教师从其教授科目的教学内容中,寻找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结合点,以人物故事、自我保健、科学实验等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中小学教学资源相结合;要准确定位中医药进课堂的教学培养目标;要加快培养一批推动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人才队伍,可选拔一批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培养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以及尽快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专家团队。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深入推进中医药科普进校园 看到中医药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铺开,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感到十分欣慰。她表示,如果中医药教育“从娃娃抓起”,对中医药在社会认同度的提升以及中医药学科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但她也看到目前中医药科普进校园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中医药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再加上基础教育与中医药理论知识几乎没有衔接,造成青少年普遍觉得中医学的内容晦涩难懂。 对此,马骏提出如下建议:应该充分调动中医专家、教育家、科普工作者、传媒工作者、艺术家、学校教师、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以及对中医科普感兴趣的群众等各界人士参与中医药科普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 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专、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设置中医药科普的工作岗位或明确的职能部门,给予相应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专门从事中医药科普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提升中医药科普工作的水平。 准备适宜的中医药科普课程化的资料。将中医药文化的资源转化为适合于中小学的课程,与中小学生的选修课程或实践课程教育结合。在准备中医药校园教育资料的时候,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征,组织学校开发适合的课程。 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多层次的培训,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他们自觉将中医药融入教学中,并与他们共同开发出有特色的课程。同时,开发多样的中医药科普工具。例如,利用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开发制作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群体的中医药科普动漫,采取不同的画面风格,设计与青少年经历相关的故事情节,并掺入一些互动环节,增强代入感,同时又可以增加巩固知识的乐趣,理解接受中医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