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有了没医生,如何才能强基层?
2019-03-06 14:31:23 浏览:13790 来源:原创: 刘圆圆 人民政协报
▲王岩委员在医卫界小组讨论会上发言。
▲岳秉飞委员在医卫界小组讨论会上发言。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为关键的一年,因病致贫、返贫依然是我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一致就该问题的解决建言献策。
为什么这个硬骨头最难啃?主要是因为因病致贫、返贫的百姓往往会在花费大量医疗费后,又失去劳动力,家庭生活因为失去支柱而雪上加霜。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要解决贫困地区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除了要对目前已经贫困的人口进行医疗救助,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新的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出现。因此,多位医卫界委员将关注点聚焦在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上。
▲▲▲设备有了没医生
“去年在山东调研时发现,村级卫生室仍存在硬件条件有限、器械及医疗设备相对落后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赵家军说,无编制、无社保及养老保险等现实问题,基层医务人员流失非常严重。
赵家军在小组讨论上一“抛砖”,立刻引起多位委员的共鸣。
“我到湖南湘西乡镇卫生院考察时,看到卫生院硬件设施还是不错的。可惜只有空空的病床,留不住医生更留不住病人。”全国政协委员、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俊廷如是说。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岩接着表示,医疗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是重中之重。”
去年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考察中,王岩体会到县医院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大部分医生还是未经正规培训的‘赤脚医生’。”他告诉记者,政策不明确、财政补助不到位、发展空间小……诸多因素造成经过正规培训的年轻医生不愿意到边远贫困的乡村从医;既往政策的不连续,又让有志扎根边远地区的年轻医生在取得医师执照后辞职,造成边远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医生“下不去”“留不住”。
王岩在调研中还发现,“药品零差价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医生有财政拨款保障基本工资,但基层乡村医生没有聘用基本工资保障,收入锐减,只能采取‘半医半农’的形式养家糊口。这对于乡村医疗人才的稳定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多方发力解决死角
在王岩看来,医疗扶贫绝不是“财政兜底”这么简单,要解决乡村医生这个死角,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各级部门同时发力。
“国家对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成功经验就很值得借鉴。”王岩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8年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在待遇、编制、职称评定、培养及激励机制给予政策倾斜。《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满意度由计划实施前的不到半数上升至八成以上。
对此,王岩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办及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相关部委联合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乡村医生支持计划。首先,加大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实现补助标准地区差异化,财政补助重点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其次,落实乡村医生编制及生活待遇。按照覆盖人口与乡村医生比例核定编制;落实工资待遇及社会养老保障,为乡村医生吃定心丸。
“同时,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定向培养乡村全科助理医师。”王岩建议,会同当地高等医学院校,采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的定向培养机制。生源尽量选择对当地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熟悉的当地学生,着重培训实用技能,实现毕业后“就地上岗”。
张俊廷也认为,在注重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更需加强政策供给。他呼吁,建立大医院科室与乡镇卫生院“组团式”定点帮扶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素质和诊疗水平。同时,建议建立试点省级大型医疗培训中心,承担全省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表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需要专科医师,但更多需要的是全科医师。”为此,他建议国家卫健委、中医管理局可联合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乡村医师的招收培养、并使之成为乡村医师培养的主体,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防治与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中医药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优势落到实处。
针对现有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唐旭东则认为,仅现有的“5+3”全科医师规培计划,难以满足乡村卫技人员短缺的现状,难以使得乡村医疗卫生队伍的补充和加强真正落到实处,人社、教育、卫健部门应根据县乡村的实际情况探索“5+3”、“3+2”、“2+2”等多层级的乡村全科医师、专科医师规培计划,确保人才来源。同时,对于乡村医生培养,财政、教育部门应研究制定“免费高等教育与中专职业技术教育的乡村医师培养计划”和“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的定向招收与分配政策,保持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入口人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