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营造与新工业革命相适应的 创新型产业组织生态
2019-02-26 11:52:44 浏览:11888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抓住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组织创新变革的机遇,积极打造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制造与服务之间开放创新、协同融合的产业组织新生态,将推动形成制造业高效率、差异化、高质量的新供给能力,进一步重塑中国制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执笔人 李燕
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只有通过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组织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地 释放其应有的效能。中国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庞大、配套能力强的制造业体系,但仍然存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不高,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抓住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组织创新变革的机遇,积极打造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制造与服务之间开放创新、协同融合的产业组织新生态,将推动形成制造业高效率、差 异化、高质量的新供给能力,进一步重塑中国制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组织模式变革
新工业革命加速生产组织方式向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协同化、定制化、平台化转型。
1. 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成为生产组织方式的新特征。在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下,大规模流水线式集中生产是生产组织方式的主流形态。随着数控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精益化程度,促进了生产组织小型化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众包平台、3D打印和创客空间的兴起,使得生产组织朝着更加灵活的小批量个性化、分散化、社会化生产转变。目前3D打印已实现从单一材料到多种复合材料的技术突破,正处于大规模量产的前夜。《创客:新工业革命》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曾经这样描述:今天的创客类家庭手工业不用将产品销售给控制着通往市场之路的工厂,而是通过自己的网站或是易贝(Ebay)等网络平台直接销售给全球消费者;也不用再像19世纪的前辈们那样坐等工厂订单,而是发明自己的产品、寻求建立自己的微品牌;更不用与商品市场中的廉价劳动力打价格战,而是凭借创新取胜。
2. 可重构生产系统取代刚性生产系统、大规模定制取代大规模生产而渐成主流。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下,刚性的生产制造系统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当工业生产逐渐步入智能互联的工业4.0阶段,集成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可重构制造系统,提高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柔性化水平,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定制和敏捷制造。以全球领先的白色家电供应商青岛海尔为例,其在沈阳的互联工厂,一条生产线可以支持500多个型号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节拍缩短到10秒一台,订单周期从15天压缩至7天,是全球冰箱业承接型号最多,生产节拍最快的工厂。其在佛山的互联工厂,一台洗衣机从下单到下线,最快可以2个小时完成。
3.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模式逐步演变为模块化网络化协同化的产业组织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规模经济和成本竞争导向为核心,造就了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垂直整合模式。正在兴起的新工业革命以人、机器、资源的智能互联为主要特征,进一步提高了供应链内企业之间、不同供应链之间信息的交互性和协作能力,推动产业组织由纵向一体化走向纵向分离。由此形成的模块化、网络化组织形态进一步增强了生产组织的灵活性和市场需求的匹配能力。众包、众设、网络化协同研发、协同制造等进一步强化了资源的有效协同。
4.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化、融合化。首先是制造企业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为数字化、网络化企业。如波音787飞机的设计生产使用了8000多种软件,其中有7000多种是由美国波音公司自行开发;又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一家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然而该公司每年编写的软件代码数量超过了微软公司;再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是世界工业巨头,现在位居全球十大软件公司之列,是世界最大的工业软件公司之一。在软件定义世界的时代,未来每一个企业都将是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其次,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演进的重要趋势。目前通用电气公司、IBM、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等领先制造公司来自服务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总收入的50%以上,并且服务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远超过产品的贡献率。
5.企业组织扁平化,平台经济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体制因严重制约了沟通协作的效率,加速向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管理模式转型。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具有开放、协作、共享等特征,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交易成本,在电子商务、分享经济、社交媒体等诸多领域获得了较快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与德勤研究联合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7月,全球十大平台经济体市值已经超过十大传统跨国公司,预计中国平台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100万亿元。
产业组织变革带来的重构性影响
1.从创新活动看,多主体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重塑了创新的组织形态,创客和创客空间重新定义了创新的生态系统。人们传统印象中由大公司主导、科研人员为主体、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内的垂直整合创新模式,转向了完全以用户为中心、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创新的2.0时代。特别是互联网开放式创新平台极大地加强了创新的组织力,为大中小各类企业整合外部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围绕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进一步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组织生态。
2.从运营模式看,核心企业对价值链的运营转向对价值网络的运营,价值创造的规律出现新的变化。根据网络经济的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与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一些平台类企业正是基于这一点将网络外部性的价值创造效应发挥到极致。脸书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自2004年2月推出以来仅用了11年时间,市值就超过具有百年历史的通用电气公司,到2018年3月该公司市值超过4500亿美元,位列全球公司市值第8位。
3.从竞争规则看,内部规模经济日渐弱化,范围经济对效率提升的作用显著增强,产业链竞争转化为产业生态的竞争。同一企业内部小批量、多品种的范围经济将逐步取代单一产品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而成为主流,此时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将不再是少数的大企业,而是聚合了群体创造力量的网络化生态。由于客户能够通过网络交互系统参与设计、定制,并拥有对产品形态、功能更多的话语权,由供给主导的同质化竞争模式将逐渐被差异化、个性化竞争所取代,产品定制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核心价值掌控能力成为影响竞争的关键。
4.从市场格局看,企业关系由竞争走向竞合,出现了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跨界冲击将对许多行业产生重构性影响。互联网经济本质是一种协作经济,随着生产小型化、专业化的增强,同一网络组织内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超越了竞争关系,既竞争又合作将成为企业之间关系的一种常态,企业战略联盟等新型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此外,由于网络经济条件下市场进入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加之激烈的技术竞争和平台垄断的共同作用,出现了竞争性垄断的新型市场结构。行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获得垄断地位的情况将更加普遍,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并购重组将给现有行业竞争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以汽车为例,随着新企业加入到生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行列,汽车产业将面临从能源动力到生产制造、运营、使用全方位的重构。
当前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领域企业发展水平低小散弱,行业集中度不高。具体表现为大企业占比不高,尤其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许多中小企业存在技术工艺水平低、产品低端同质化、经济性和盈利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这种情况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如中国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超过1300家,2017年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前十家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39%,而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前十家集中度超过76%。
2.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企业同质化竞争多于差异化竞争。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在产品、零部件、设计、工艺、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有待提高。以机械工业为例,很多企业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特征,长期以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许多本应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产品形成不了规模优势。一方面,大企业“大而不强”,难以形成像大型跨国公司一样具有竞争力的“航母级”企业战斗群;另一方面,小企业“小而不专”,不利于形成大量在细分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单项冠军”。
3.平台经济等新兴组织模式有待引导规范,跨界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由于互联网平台经济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跨地区、跨领域,用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平台主体复杂多元化等,使得传统的分行业管理体制、监管手段和针对单一主体的监管模式难以跟上新业态发展的需要。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假冒伪劣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汽车共享出行平台不断暴露出安全隐患。此外,还有平台企业滥用垄断地位,“零工”权利缺乏保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泄漏等问题;平台之间也有为争夺市场而实施价格战的乱象。特别是分部门、分行业的准入管理模式和属地化、差异化监管体制难以适应跨界融合型新业态和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积极打造开放融合的产业组织新生态
1.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环境,鼓励支持产业重组和跨界融合。一是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出于技术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的强强联合或并购重组,倒逼产业竞争力提升。二是彻底消除制约跨行业、跨地区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GDP统计和地方税收分成机制。三是围绕融合型新业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革新理念、创新监管,从跨领域准入的门槛要求、管理体制的衔接、跨领域政策的融通等方面大胆探索。
2.引导企业以智能化生产方式为引领,主动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管理变革。一是依托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等政策,加快推进企业生产制造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二是支持发展一批工业4.0和数字化工厂示范项目,促进企业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系统的无缝对接。三是引导企业探索网络化虚拟化的生产组织模式,以智慧供应链建设为抓手,以关键数据为核心,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价值流,开展企业流程再造,形成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3.高质量建设众创平台和创客空间,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一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众创众设模式实现国内外研发、设计、创意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制造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健全和完善众创空间发展环境,通过线上与线下制造资源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实现创新创意到产品的转化,带动一批创业和就业,进一步活跃制造业创新生态。
4.积极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业新生态,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协同。一是支持大型工业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借助制造即服务的理念,将众多制造企业的制造资源整合起来,积极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通过虚拟化接入和以服务的形式实现制造资源共享、能力众包。二是支持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定制服务,将大规模定制模式与众创、众设等创新组织模式结合起来,满足居民消费升级、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面向行业或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集群生态。
5.支持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营造富有活力的平台经济生态。一是加强平台经济有关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个人信息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共性问题的治理,完善平台分类监管体系。二是科学把握平台经济业态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改革和优化传统监管架构和监管方式,重点完善公开、统一、透明的准入规范,加强部门的协同监管,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平台企业和平台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平台治理,促进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和价值共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新工业革命的中国战略研究”课题组
课题顾问:隆国强
课题负责人:赵昌文
课题协调人:魏际刚 李燕
课题组成员:石耀东 杨建龙 钱平凡
王晓明 许召元 宋紫峰 周毅
执笔:李燕